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比欢

比欢

毛南族民歌的两种形式。一般单独称为“”或“欢”。因其后分别带有“罗嗨”、“罗喂”的衬词,故统称为“比欢”或“罗嗨罗喂”。“”可以分为“比条”、“比单”、“比早”和“比三纽”四种,有七言、六言、五言、三言几种组句形式,若干句组成一章。一般押腰韵、脚韵或头韵;“欢”分为“欢条”、“欢早”两种,由五言四句组成一章,亦押腰脚韵。主要用于抒情演唱,内容包括生产生活、婚丧喜庆、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恋爱苦情、文化习俗等方面。是毛南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其叙事长歌《枫蛾歌》曾获1979至1982年全国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

猜你喜欢

  • 艾温克

    见“鄂温克族”(2053页)。

  • 陈大六

    ?—1868清咸同年间贵州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作陈大陆。贵州天柱人。侗族。初,为反抗清朝暴政,与姜映芳共同在家乡组织起义。同治元年(1862)五月,与龙海宽率兵东进湖南,攻打瓦寨、青溪等地,截断清军入

  • 果鲁干

    见“阔列坚”(2274页)。

  • 葛僚

    僚人之一支。唐代称居住在戎、泸地区的僚人。分布在今四川泸州、宜宾一带。唐大中十二年(858),因昌、泸二州刺史贪婪无度,民不聊生,推首领※始艾为王,举兵反,攻梓、潼,杀官吏,后被刺史刘成师诱降,部众被

  • 布颜代

    1585—1645清初将领。科尔沁兀鲁特部人。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初为兀鲁特部首领,天命七年(1622),率众自西拉塔喇归附后金。尚公主为额驸,授二等参将,隶满洲镶红旗。十一年(1626),率蒙古兵

  • 景东之战

    明洪武间麓川思氏地方政权首领思伦法(傣族)为扩张封建领地而发动的战争。元末明初,麓川坐大。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云南,于麓川地方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其为宣慰使,寻改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兼统麓川

  • 奴田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属田亩制度。吐蕃有专供王族使用的“王田”,称作“杰兴”。而“奴田”称作“阐兴”(bran shing)。其意有两解:一指专供奴隶耕种的田地,二指赞普将连同耕种田地的奴隶一

  • 布隆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停放死者尸体的祭坛。起源于鬼魂崇拜。人死,临时在房屋附近搭盖,竹木结构,状如伞。四周插黑、白、红三色旗幡,内挂死者生前衣饰,供食品。若为男子并要挂一牛头骨。置死者于内,

  • 骨种

    见“瓜藤亲”(584页)。

  • 把忽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此卫《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巴忽鲁卫皆改作博和哩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