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武都郡

武都郡

古郡名。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为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时置,是为氐地开设郡县之始。治所在武都县(今甘肃西和县南)。辖县、道(汉代在少数民族地区置,相当于县)9:武都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及河池、上禄县,均为氐族聚居区。东汉徙治下辨县(今甘肃成县西)。西晋末废。前秦苻氏、后凉吕氏、仇池杨氏皆源于此郡。 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治所在石门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南),北周改为永都郡。 ③北魏太延(435—440)中置,治所在今陕西宝鸡虢镇,隋开皇初废。 ④南朝宋置,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齐废。南北朝时期,武都地区为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而在此建立的仇池政权也往往南北两事之。

猜你喜欢

  • 司函长

    见“穿甲处”(1760页)。

  • 户下甲

    清代八旗内奴仆披甲者之称。康熙以前,※户下人可选充马甲,亦可升补他兵。康熙四十年(1701)定,内务府满洲佐领下,各准许户下人选充马甲50名;内管领下选充15名。自雍正起规定,除奉特旨选赴军前外,不准

  • 刘头眷

    即“刘眷”(859页)。

  • 高崇德

    西夏画师。小名那征,为甘州(今甘肃张掖)住户。夏仁宗乾祐二十四年(1193)曾到榆林窟(今属甘肃安西县)画秘密堂,即佛教密宗曼荼罗洞。榆林窟29洞,2洞、3洞为西夏密宗洞窟,或为其所画。榆林窟19洞甬

  •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人口14502人(1990)。族名源于14世纪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1312—1340年在位)。汉籍文献译称为“月即别”、或“月祖别”。为16世纪初年昔班后人及其属

  • 郝三郎

    北周时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首领。蒲川(今山西蒲县西北)人,为部帅。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与丹州(治今陕西宜川县东北)、绥州(治今陕西绥德县)、银州(治今陕西横山县东党盆)稽胡相结,举兵反周。

  • 哈泥

    哈尼族名。历史文献上“哈尼”的同音异写。乾隆四十年(1775),胡蔚校订《南诏野史》“窝泥”条说:“有和泥、斡泥、哈泥、路弼等名……”雍正《临安府志》说自呼哈宜(哈尼)。居今云南元阳县境。参见“哈尼族

  • 哈迷的布尔

    见“哈迷的不儿”(1643页)。

  • 马祖常

    1279—1338元朝大臣,文士。字伯庸。居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先世为汪古部人。礼部尚书※马月合乃曾孙,漳州路总管府同知马润之子。7岁知学,及长,益笃学。师蜀儒张䇓,备受器重。仁宗延祐

  • 天辅皇帝

    见“耶律隆绪”(1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