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武都参狼羌暴动

武都参狼羌暴动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汉军击败金城、陇西羌后,武都参狼羌复起兵进攻郡城。次年,汉命陇西太守马援将兵4000余镇压。至氐道县(甘肃礼县西北),时羌在山上,援夺其水草,围困之。羌无粮水,遂率数十万户突围出塞,降者万余人。中元元年(公元56),复攻郡城,为太守刘盱击退。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爆发,起兵响应,参加滇零政权。

猜你喜欢

  • 铁利

    见“铁骊”(1877页)。

  • 焉耆明屋

    见“西克辛佛教寺院”(717页)。

  • 巴哼语

    自称“巴哼”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县和贵州从江、黎平等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3·2万。以三江文界

  • 小学

    西夏学校的一种。仁宗人庆元年(1144),立于禁中,凡宗室子孙7岁至15岁皆得入学。设教授。仁宗与皇后罔氏时为条教训导。

  •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

  • 也里古纳河

    元代河流名。又译也儿古纳河、额而古涅河。唐代称望建河或室建河。即今内蒙古中苏边界之额尔古纳河。史载:唐代,蒙古人的远代祖先蒙兀室韦(或作蒙瓦)“傍望建河居”。蒙古国建立前后,弘吉剌部、亦乞列思部游牧于

  • 和硕特西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青海王旗。雍正三年(1725)置。多罗贝勒朋素克旺札勒受封札萨克,掌旗务。下设8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布喀河(今布哈河)南岸。东至北末

  • 祗应

    蒙古语“首思”的汉译,指元驿站对乘驿官员、使臣供应之饮食分例。见“首思”(1743页)。

  • 后唐废帝

    见“李从珂”(1026页)。

  • 陈昆

    清代学者。字友松。四川开县人。据《清史稿·艺文志》载其所著有《西夏事略》16卷,未见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