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歌圩

歌圩

壮语称“窝坡”、“窝墩”、“欢龙洞”。壮族青年男女传统的娱乐与社交活动。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及云南文山州境内者,多有固定场所;其它地区无固定场所。多于春节期间及夏历三月三前后举行,其它重大节日或农闲时亦有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内的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携带五色糯米饭、红蛋、绣球、毽子及各种礼物,分别男女成群结队,前来赶圩,在圩上或附近寻找异性队伍,以歌相认,表情达意,由浅入深,有“见面歌”、“问好歌”、“盘问歌”、“考察歌”、“爱慕歌”、“交情歌”、“送别歌”、“约会歌”之别。间或举行抛绣球、碰红蛋、踢毽子、抢花炮等文体活动。通过对歌等活动,未婚者便可物色意中人,如情投意合,便交换信物,盟誓终身。歌圩的起源,北宋时已有记载。明代岳和声在《后骖鸾录》中曾详尽描述万历三十九年(1611)三月十七日壮族在柳州郊外举行的一次歌圩盛况。明末邝露在《赤雅》中还说:壮族歌圩有春歌、秋歌之分,春歌在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举行,秋歌在八月十五举行。《凭祥土州乡土志》(抄本)亦载:“时属四月,俗有歌圩,男女成群,各有行数,歌声互答,自乐其乐。然乐而不淫,有‘关雎’之遗风焉。”民间相传壮族歌圩起源于纪念唐代歌仙刘三姐,或说起源于古代壮族的“赛歌择婿”,久而成俗。

猜你喜欢

  • 火辞弥

    见“花剌子模”(999页)。

  • 山客

    参见“山哈”(118页)。

  • 拔里速

    亦作“拔离速”。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角 戏者”。金代有以命名者,如※完颜银术可之弟名拔离速。

  • 汝南遗事

    书名。金末元初人王鄂撰。4卷。鄂(1191—1274)字百一,亦作百翼,曹州东明(今属山东省)人,金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一,哀宗时为左右司员外郎。金亡降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书为鄂随哀宗在蔡

  • 撒花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时官贪吏污,横征暴敛,巧立名目,成为时弊。《草木子》:“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

  • 麻星衢

    清嘉庆年间苗族举人。又名麻心俱。湖南西部猪崽坡人。嘉庆年间(1796—1820),应试中田字号举人。曾建议再增设廪生,增生名额,以培养苗族青年。在其出任武昌学政期间,选拔培养不少苗族人才,为民族教育事

  • 后魏律令

    见“北魏律令”(535页)。

  • 安国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忸密、捕喝、布豁。昭武九姓国之一。地旧属汉代安息国。位于今中亚两河流域布哈拉地区。都于那密水(今中亚泽拉夫善河)南。商业发达,风俗与※康国同。隋大业五年(609),遣使贡献。唐朝建立

  • 北帝岩

    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亦名“列宁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族领袖※韦拔群到湖湘考察农民运动,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东兰后,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点设在东兰县武篆乡拉甲山上的北帝岩。先后开办

  • 青?

    ?—1854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图们氏。初由贡生补侍卫处笔帖式。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侍读、国子监祭酒。二十九年(1849),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仍留学政任。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