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宝积岩古人类文化遗址
壮族地区原始人文化遗迹。位于广西桂林市内。1979年出土两枚人牙化石,属晚期智人。同时出土12件石器,其中包括石核、砍砸器和刮削器,以石核为多,为锤击法单向加工。与石器伴存的有哺乳动物化石6目16种,其中包括猕猴、长臂猿、中国熊、中国犀牛、华南豪猪、野猪、鹿、水牛、剑齿象等。表明这一带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区域。为研究壮族发源的重要考古资料。
壮族地区原始人文化遗迹。位于广西桂林市内。1979年出土两枚人牙化石,属晚期智人。同时出土12件石器,其中包括石核、砍砸器和刮削器,以石核为多,为锤击法单向加工。与石器伴存的有哺乳动物化石6目16种,其中包括猕猴、长臂猿、中国熊、中国犀牛、华南豪猪、野猪、鹿、水牛、剑齿象等。表明这一带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区域。为研究壮族发源的重要考古资料。
哈尼族他称。分布在云南禄劝、武定、元谋等县。雍正《云南通志·种人》:“罗缅,禄劝有之”;康熙《元谋县志》载:武定、禄劝亦有罗缅。康熙《武定府志》:“罗缅,在和曲(今武定)之铺西、永北,禄劝之硝井等处为
见“麻达”(2097页)。
见“伽色尼”(1098页)。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生活能维持自给的人家的称谓。即中等阶层。大多自种自食,不用靠借债或帮工维持生活,个别还收有养子。西盟佤族地区虽早已产生贫富分化,但迄至解放前夕仍不十分突出,故这一阶层
见“拂涅部”(1375页)。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葬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一带。蒙古语,意谓“坐棺”。凡地位较高台吉逝世,须以棺收殓,使坐其中,施行火葬。尸体焚化后,检其骨灰,用布包好,或以瓦罐盛之,存放于定远营内南北2寺,或择
见“从太山”(321页)。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七世”(1861页)。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
指考古发现的辽代陶瓷。此术语为20世纪30年代出现。最早判明有出土地点的辽瓷是1939年在辽宁建平(叶柏寿)辽墓中出土的绿釉鸡冠壶。狭义指辽土烧造,并为契丹人使用的,如鸡冠壶、盘口长颈瓶、鸡腿坛、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