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应龙之乱

杨应龙之乱

明万历年间播州土司叛乱。播州杨氏乃贵州四大土司之一。先祖杨端于唐乾符三年(876)始入播,据其地镇抚诸苗。历宋、元世有其地。明洪武年间纳土归降,授宣慰使,子孙相继不绝。应龙为第二十九代土官。万历元年(1573),授宣慰使敕书。十四年(1586),献大木70,授都指挥使。因所辖地田畴丰美,土兵(苗兵)剽悍勇猛,自恃富强,又累从征调,早有雄据全蜀之心。十九年(1591),贵州巡抚叶梦熊以播州所辖五司改土归流,悉属重庆。遂率五司七姓叛。二十年,被捕入重庆狱,律当斩,会倭寇入侵,将兵5千征倭以自赎,幸得胜归。后益骄蹇不用命。二十四年(1596),率苗兵入余庆、大阡、都坝,焚草圹、余庆及兴隆、都匀各卫。又遣兵围黄平,与明军战于重安。二十五年,复率苗兵入江津、南川、临合江,杀仇家袁子升。进逼贵州洪州、高坪、新村诸屯,入湖广四十八屯,阻塞驿站,杀仇民宋世臣、罗承恩等。二十七年(1599),拒战贵州巡抚郭子章军,陷綦江,尽杀城民,投入江中,蔽江不畅,水为之赤。二十八年,率苗兵五道并出,破龙泉司。明将李化龙分兵八路进剿,每路约3万人,连克桑木、乌江、河渡、三关及天都、三百落诸囤,又破龙爪、海云、青蛇囤、落濛关,至大水田,焚桃溪庄、龙海囤等。应龙平时嗜杀无忌,此时散金募死士拒战,无一应者。见势已去,自缢身亡。其子杨朝栋被俘。明军斩杀其2万余众。播州土官自唐代起历725年之杨氏统治遂告结束。

猜你喜欢

  • 赤面国

    吐蕃之别称。又称赭面国。据敦煌汉文文书《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有此称。有藏文“gdong dmar gyi yul”意译。参见“赭面图”(2487页)、“吐蕃”(765页)。

  • 临夏回族砖雕

    建筑装饰工艺。元末明初出现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屯居地区、风格独特的砖雕工艺技术。在甘、宁、青地区久负盛名。多应用于清真寺、拱北(伊斯兰教圣徒之墓)和住宅等建筑物的影壁、障壁、门楼、券门、墀头、脊饰

  • 普定穿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布依族地区考古遗迹。亦称普定人遗址。位于贵州普定穿洞口,故名。1978—1981年发现试掘,出土有古人类大颌骨及上颌骨残部、单个牙齿及碎骨片等。经鉴定属新人阶段的古人类遗骨,距今约五万年。同时出土有旧

  • 银州

    州名。北周保定三年(563)置。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隋废,唐贞观二年(628)复置,曾改银川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占领。崇宁五年(1106)宋改银川城,后复归夏。

  • 十八世纪俄中关系

    书名。苏联学者齐赫文斯基主编,莫斯科1978年版。是书收录1700—1725年俄国档案250件。对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土尔扈特人与俄国的交往、图理琛出使土尔扈特部及在此前后俄国与清朝政府往来均有较为

  • 迭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倅贰之职。”意为“副职”。太祖阿骨打时始置。《金史·百官志一》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诸勃极烈之上,则有国论、乙宣、忽鲁、移赉、阿买、阿舍、昊、迭之

  • 昊勃极烈

    即“昃勃极烈”(1408页)。

  • 朱古

    藏语“Sprul pavi sku”(朱贝古)的译称,意为“化身”,又译作“活佛”。此名唐吐蕃时已有,但仅系对赞普神化的誉称。元初西藏噶玛噶举派开始实行“化身”转世继承制,即推选一幼子为前辈上师的继承

  • 沙木儿·塔阳古

    见“塔阳古”(2157页)。

  • 不欲鲁罕

    ?—1206蒙古诸部统一前乃蛮部首领之一。又译不亦鲁黑罕、杯禄汗。一说为突厥语,意为“统军”、“元帅”;一说为金官职“孛极烈”的异译。名古出古敦,或作古出古惕。部长※亦难察子,※太阳罕弟。父死,与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