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若虚

李若虚

约1756—1824

清代诗人。字实夫。四川成都人。回族。原籍浙江钱塘,幼时随父入川,为舅父马秋药所钟爱,因又姓马。好咏吟,文才出众,年虽弱冠,即有《梅蕉山房诗课》、《蕉缘轩诗抄》等作品问世。乾隆四十二年(1777),受业于潼川太守沈澹园(清任)门下,学业精进,唱和日伙。四十五年(1780),授贵州铜仁府正大营巡检。四十八年(1783),代办松桃厅(铜仁府分驻)同知事,因失误去职。遂游幕黔中、都门、湟中等地。五十年(1785),返成都,应观察承崧亭、英良圃等延请,主幕务。并与其四入西藏,协助处理廓尔喀等地边务。谙习当地风土民情。嘉庆二十五年(1821),应亲友之迎,在成都绵州(今绵阳县)等地闲居。工诗词,其诗字字推敲,韵律工整,奇绝横空,沈雄凌云,人称“有湮霞骨”。作品甚多,不下万章。有《来衮亭诗集》、《夜郎残稿》、《前后出塞吟》和《海棠巢词》等。诗作后经友人周霭联和其弟李绍祖编订,总名为《实夫诗存》,凡6卷。道光五年(1825)刊行,又有咸丰十一年(1861)重镌本。

猜你喜欢

  • 健贝崔臣丹增

    1802—185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松巴呼图克图四世。出生于青海湖地区的布若曲迦。松巴三世圆寂后,被选定为转世灵童,迎入郭隆寺,学习藏文和佛经。后入藏,研习经论,十世达赖喇嘛赐以“额尔德尼堪

  • 大成国崇文阁大学士黄晓谕

    大成国农民革命文告。清黄子深(?—1861)撰。一篇。子深,广东顺德人,拔贡出身,清咸丰五年(1855)四月,随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入桂,共创大成国,掌撰写各种文告制度,为大成国政权中首屈一指的文官,受

  • 业瞒

    见“叶密立”(539页)。

  • 达郭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小木锄。选用天然树丫砍削制成。锄作勾状,勾长10余厘米,柄长约40厘米。用以除草和松土,工效极低,且易损坏。

  • 巴尔珲岭

    清代新疆山名。见《西域水道记》。《乾隆内府舆图》作巴尔浑必拉(“必拉”,满语意为“岭”)。《西陲总统事略》称巴尔浑大山。位于今中亚伊塞克湖南。

  • 天峰山

    山名。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蒙古语称“腾格日乌拉”。属大兴安岭余脉,故称小兴安岭。其山又分东西两部分,隔河相望。东山海拔1150米,东西走向,方圆约10公里,天然形成一个隘口。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西

  • 耶律倍

    899—937辽太子。小字图欲,又作突欲、托允、托云。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一度为东丹国主,世称“东丹王”。聪敏好学,平生崇儒,文才显赫一时,能写善画,通阴阳,知音律,精医术。喜藏书,购书至万

  • 赤口濮

    古族名。见《新唐书·南蛮传下》。为汉晋时期闽濮(即缅濮)、裸濮之一部。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因有折齿、染唇之俗,故称。汉晋时期与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

  • 唐兀

    又称唐古特、唐兀惕。元代对党项人的称呼。系对党项(tangut)一词的音译。又兼称党项人所建的西夏国。因西夏国领土主要在河西,也称河西,或译为合申。元代唐兀人还保留某些原来的民族文化习俗,使用西夏文。

  • 喀山

    ?—1655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世居叶赫部苏完地方。天命四年(1619)初,携家属归后金,授佐领。屡从征,克明沈阳、辽阳,以功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天聪六年(1632),从征察哈尔,林丹汗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