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继迁

李继迁

963—1004

夏州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曾改名赵保吉。宋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子,母罔氏。生于银州无定河侧之山寨(在今陕西米脂县境,今称李继迁寨)。幼善骑射,智勇双全。宋开宝七年(974)授管内都知蕃落使。太平兴国七年(982)六月,因反对族兄李继捧向宋朝献五州地,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诈言其乳母死出葬,率家族数十人,以兵器盔甲置棺中出奔夏州东北之地斤泽。出其远祖拓跋思忠画像以示族人,号召部族起事。十二月,攻夏、银、宥等州。雍熙元年(984)九月,被宋将尹宪、曹光实袭破于地斤泽,母妻被俘,仅与弟李继冲逃走。此后转徙无常,啸聚豪族,招集蕃众,兵势复振。二年二月,与从弟李延信、亲信张浦谋据银州,令弟李继冲纠合蕃族,自与豪酋破丑重遇贵及张浦、李大信等赴银州诈降,诱杀宋将曹光实。遂入据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以张浦、刘仁谦为都押牙,并预署诸州刺史等官。乘胜攻会州,围抚宁寨,旋被宋军击败,弃银州逃走。三年(986)二月,向契丹称臣图援,被封定难军节度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并尚契丹宗室女封义成公主。淳化元年(990)十二月,契丹封夏国王。二年,受李继捧招降,伪称归诚,宋太宗授以银州刺史,赐姓名赵保吉。继而诱李继捧降契丹,宋诏削所赐姓名,随毁夏州城,并行盐禁以困之。至道二年(996)三月,于浦洛河邀击宋军粮草,攻西凉府。五月,围攻灵州,宋五路军来救,即撤离。三年复上表归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咸平四年(1001)谋西掠吐蕃、北收回鹘。攻灵州不克,屯田于其境。五年三月,集蕃部攻陷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建都於此。六年(1003)攻麟州,复攻西蕃,取西凉府,与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等战于三十九井地,大败,中流矢逃回西平府而卒。其子李德明追尊号“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李元昊建西夏国谥其祖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

猜你喜欢

  • 西南蕃

    西南少数民族称谓。有广狭二义,广义泛指西南诸少数民族,与“西南夷”、“南蛮”相似;狭义指分布于今贵州南部惠水县地的五氏、七氏、八氏长官司,时代含北宋至元。其民以农耕稻作、居住干栏、击铜鼓沙锣、椎结左衽

  • 敌剌

    契丹语。 ①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天祚皇帝※永昌宫。 ②部族名。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西走,会见18部王众,其中就有敌剌部。③见“敌烈部”(1

  • 首领印

    西夏文印章。西夏军队首领所佩。迄今所见已达100多方。印面近正方形,一般边长5厘米多,目前所见最大印面6.4×6.1厘米,最小4.2×4.9厘米。印文为九叠篆,译文为“首领”2字。印背多刻西夏文两行,

  • 尉迟璥

    唐时西域于阗王。姓尉迟氏。天授三年(692)其父尉迟伏阇雄卒,武则天封其为于阗王。开元初(713或714)遣使贡马。卒后,十六年(728)唐朝复立尉迟伏师为于阗王。

  • 和亲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阶级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间为平衡彼此政治关系而缔结的联姻。“和亲”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原是和睦相亲之意,并不一定与联姻有关。后因汉朝遭匈奴冒顿单于侵凌

  • 明安

    清初蒙古将领。博尔济吉特氏。原为科尔沁兀鲁特部首领。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叶赫等九部联合攻努尔哈赤,兵败,只身幸免。后与努尔哈赤和好,四十年(1612),以女妻努尔哈赤。后金天命二年(1617

  • 兀良合惕

    即“兀良哈”(108页)。

  • 三都布

    ?—1760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札萨克辅国公丹济拉孙,※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同高祖兄弟。乾隆二年(1737),袭札萨克固山贝子爵。十九年(1754),受命乾清门行走,获双眼花翎。翌年,清

  • 骨咄禄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 仡僚

    古族名。又称※葛僚,唐代对仡佬族先民的称呼之一。僚,原作獠。宋代又有※佶僚、仡佬等称;元代有僚、土僚、仡佬、红仡僚。至明清两代又出现仡佬、革老、花仡佬、红仡佬、打牙仡佬、剪头仡佬、披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