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元阳

李元阳

1497—1580

明代白族学者。字仁甫(一作仁夫),号中溪,别号逸民。云南太和(今大理)人。祖籍浙江钱塘,元时远祖李顺官大理路主事,落籍大理,至元阳为第九世,与白族相融。自幼善学能文,学问博通,明习吏事。嘉靖元年(1522),中云贵乡试第二名。五年(1526)登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因议事忤权臣遭排斥,出补江西,主秋闱事。后借母丧,归大理闲居。十年(1531),被起复,出任江阴县令,严卫兵,练水军,修城堡,拒倭寇侵扰。又兴利除害,修水利,减免税粮,人民安业,政绩卓著。离任时,民众“流涕遮道者百余里”,为建生祠,勒碑述其善政百余事。旋擢户部主事,改监察御史,巡按闽中。因极言直谏,外调为荆州(治今湖北江陵县)知府。任内,凿井修水池,解决人畜用水,又修复荆州扬子江大堤,消除水患,人称“李公堤”。知人善选,拔张居正于童试800人之冠,政绩四闻。因不愿阿事权贵,绝意仕进。十八年(1539),丁父艰,辞官归大理,专意著述。在乡里,与谪居云南的杨慎、白族学者杨士云等过从甚密,优游山水,诗酒唱酬,研讨经史诗文。一生于文史贡献卓著,在闽中曾校刻毕《史记题评》、《十三经注疏》、杜氏《通典》等计764卷。理学、佛学的代表作为《心性图说》。史学著作有《嘉靖大理府志》 (与杨士云同修,原作10卷,今存2卷)、《万历云南通志》17卷,为研究云南地方史的珍贵资料。诗文著作甚丰,有《艳雪台诗》、《中溪漫稿》等,流传至今的有《中溪家传汇稿》10卷(诗4卷,文6卷)。其山水诗造诣高深,诗品、人品对后来的白族文人产生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 慕本王

    高句骊国第五世王解忧(一作解爱娄)的谥号。解忧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继位,二十九年(公元53)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延陵王

    左江流域壮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吴凌云的称号。参见“吴凌云”(1075页)、“延陵国农民革命”(820页)。

  • 大黄金史

    即“蒙古黄金史”(2341页)。

  • 伯克制度

    旧时新疆维吾尔族的封建统治制度。“伯克”原为突厥语,意为“王”、“首领”、“头目”、“统治者”、“官吏”、“老爷”、“先生”。后为维吾尔族所沿用。一般认为唐代文献中的“匐”,即其异译。为世袭官号。大小

  • 萨迦部落

    藏族部落名。地处纳木错湖北部,东及东南邻达波措斯部落。包括今江措、赛尤、保吉、青龙等区,辖喜马、甲若、巴甲、德宁、德拉、哲加、学庆等7个如哇,亦称“萨迦措登”意为“萨迦七部”。为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袭郡王

  • 兀玉笃实

    元朝大臣。又作兀玉都实。畏兀儿人。野薛涅之子。至元七年(1270)左右,与弟洁实弥尔赴京,受世祖命,给事左右。后授功德使经历,未几,升同知司事,改同知总制院事。迁宣政副使,并兼同知功德使司。后擢资德大

  • 大司农司

    元代官署名。执掌农政,管理农桑、水利、学校、饥荒等事。世祖至元七年(1270)二月,初立司农司,领四道巡行劝农司。十二月,改为大司农司,添设巡行劝农使,副使四员。十四年罢,以按察司兼领劝农司。十八年,

  • 乌武僚

    唐代南平诸僚之一。分布在今四川重庆东南,南川一带。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渠帅宁氏,后移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境内。俗同※南平僚。今壮族与之有渊源关系。

  • 女儿会

    土家族婚姻习俗。每逢一年一度女儿盛会时,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聚集赶场,寻觅意中人。因女子参加者众,故名。盛行于湖北恩施、鹤峰、宣恩三县相邻地区。集会日期各地不同,有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之别。

  • 苏龙珞巴语

    我国自称苏龙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与景颇语支语言及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洛渝地区的西端,使用人口数千。以隆子县拉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