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望果节

望果节

藏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旺果节”。“望果”,藏语音译,意为“转地头”。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农区。一般在谷物成熟之前择一吉日举行。为期1—3天,无固定日期,相传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杰为确保粮食丰收请教于本教教主。教主施旨,教农人绕田地转圈,以祈丰收,后佛教徒沿袭之,背佛经绕行田间祈福。以村落为单位,届时,男女老幼着节日盛装,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后面跟着手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村民。绕行于本村田头、地垄,集会于河坝、林间,唱歌跳舞,祈求丰收。随后举行赛马、射箭、角力、斗剑等活动,演出大型藏戏。节日一过,便开始秋收。8世纪后喇嘛教宁玛派兴盛,此活动带上了该教派色彩,14世纪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占统治地位,“望果”活动渗进格鲁派色彩更多,已成为传统节日。

猜你喜欢

  • 仲父族帐常衮司

    见“仲父房”(799页)。

  • 阿尔秃厮

    ①见“鄂尔多斯万户”(2055页)。②见“满都赉阿固勒呼”(2399页)。

  • 博尔博户大渠

    清代新疆重要水利设施。又称哈尔博户大渠。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决定兵分三路收复新疆,居住在伊犁的锡伯族军民300人闻讯后,在总管喀尔莽阿率领下移居博尔塔拉(今博乐县一带),从事耕种,并开挖了这一

  • 巴赫什

    源自梵文,意为“书写员”、“录事”。当回鹘文在突厥语各部族通行时,用来称呼通晓回鹘文的录事。※叶尔羌汗国时期为汗的私人秘书、近臣。与蒙元时期之“必阇赤”,清代之“笔帖式”或“笔且齐”相同。

  • 西壁智海

    西夏高僧。党项人。被封为真义国师。在榆林窟(今属甘肃省安西县)西夏晚期洞窟29窟西壁绘有供养像,其像后有沙州、瓜州监军司官员供养像。

  • 官庄

    又名内务府官庄,亦称皇庄,是清朝皇帝的私产。顺治元年(1644)以后,清政府在畿辅圈占田地,收民投充,设立银庄132所,后又陆续增设粮、棉、盐、靛庄和瓜、菜、果园,分布在直隶(河北)和奉天(辽宁),至

  • 羊苴咩城

    古城名。又作阳苴咩城、苴咩城、紫城、阳睑,《马可波罗游记》称之为哈剌章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本系“洱河蛮”所筑,后被南诏夺占,属阳睑,南诏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相继扩建,自天宝二年(473)始,

  • 团董

    国民党时在海南岛黎族地区所设管理黎峒的头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广东省府委任陈光汉为抚黎专员率部驻琼,为了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改冯子材之黎峒总管制设,政府有事则责成其下达黎民,平时负责维持辖

  • 白尼

    白族的自称,参见“白族”(596页)。

  • 叉康

    门巴语音译。门巴族部分地区流行的存放骨灰的公共用房。土木结构,规模大小不等,多在村庄附近,村民集体修建。人死将其尸骨焚烧为灰烬,掺泥土拌匀,做成若干塔状,置于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