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晾马

晾马

蒙古族控马、吊膘之方式。蒙古族自古以畜牧、狩猎为业,马匹与其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围猎、作战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战士一般都备有两三匹强劲的战马,或长途奔袭,克敌制胜,或迅速撤退,使追兵望尘莫及,故史称蒙古人“以弓马之利取天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养马经验,晾马即其一。萧大亨《夷俗记·教战》载:“其马每至秋高则肥,肥则不堪道远。彼有控马之方,故马不虚肥,其膘皆实,即日行数百里,经阵七八日,马犹如故也”。入秋,水草丰盛,马匹吃了大量的青草和子实,马虽肥而膘不实,若未加调控、吊膘,用以急行,则行不多远,马皆疲惫及至瘁死,故须晾马。其方法是择良马,每日令其行走二三十里,俟其微汗,即系其前足,不使跳腾,装以衔辔,控马于桩,不让饮水吃草。每日午后控之至晚,或晚控之至黎明,始散之牧场中,至次日又复如此吊控。控之三五日或八九日,则马之脂肪皆凝聚于脊,其腹小而坚,其臀大而实。至此,马虽尽力奔跑而气不喘,经战阵七八日虽缺水草而马力不竭。牧场上设有专门的晾马所或晾马台,立有桩,系以绳,用以控马。古时多用此法备战、备猎。流传至今。凡参加骑射比赛的马匹均须如此调控,方有出色表现而不伤马。牧民亦十分爱惜马匹,不经调控者不轻易用于急行。

猜你喜欢

  • 昏钞

    元代专指破损之钞。又称烂钞。大都及诸路设交钞库(又称行用库)作为兑换机构,以昏钞易新钞(又称料钞),每贯纳工墨费30文。由库官监视司库辨验确系真钞,别无挑剜接补诈伪短少,即准予调换。凡贯百分明,微有破

  • 端华

    ?—1861清朝大臣。满族。乌尔恭阿子。父死,袭郑亲王爵,授御前大臣。道光三十年(1850),宣宗旻宁卒,受顾命。文宗奕即位,选为阅兵大臣、右宗正。旋京师戒严,受令督察巡防。咸丰十年(

  • 嵬名阿吴

    西夏大首领。党项羌族。皇族。惠宗时牵制权相梁乙埋专权。崇宗天仪治平二年(1087)被国相梁乙逋遣往青塘(今青海西宁)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共举图宋。天祐民安五年(1094),乙逋专权谋叛,与大将仁多保忠等集

  • 西楼

    辽代地名。史有两记,一曰:“辽有四楼,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者曰西楼;木叶山曰南楼,龙化州曰东楼;唐州曰北楼。岁时游猎,常在四楼间。”(《辽史》卷1166)一曰:祖州(今林东镇南60里石

  • 兰麻

    见“那摩”(929页)。

  • 库登汗

    明代蒙古可汗卜赤、打来孙的称号。嘉靖十七年(1538),卜赤汗率察哈尔万户,并联合鄂尔多斯济农衮必里克、土默特领主俺答汗平息兀良哈万户的反叛,被尊称为“库登汗”。卜赤卒后,此号由其子打来孙继承。

  • 洛桑丹臻江错

    清代乍丫地区副呼图克图。藏族。俗称二呼图克图。五世大呼图克图圆寂后,由其一人管事,办理一切事务。道光(1821—1850)年间,因赴藏学经事,与六世大呼图克图图布丹济墨吹济加木参有隙,相互纷争10余年

  • 麦力艮台吉

    见“麦力哥台吉”(958页)。

  • 吐豆发

    中国古代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官员。亦作吐豆登、吐头发、吐屯发、吐屯等。初见于柔然,由王族郁久闾氏担任,领有部众,官职世袭,参与军政大事,亦奉命出使他国。后为突厥所继承,地位在※俟利发之下。《太平广记》云

  • 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

    见“松桃县”(1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