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智者喜宴

智者喜宴

书名。又称《贤者喜宴》,全称《阐明诸法轮者之事智者喜宴》。又因此书成于西藏洛扎,故又称《洛扎佛教史》。始作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成书于四十三年(1564)。作者※巴卧·祖拉陈畦(1504—1566),系噶玛噶举派僧人,为巴卧二世活佛,著有《金刚亥母大释》、《入行论释》、《历算论宝库》、《医方四续释》。本书为其史学力作。其中绝大部分章节写于山南洛扎代哇宗拉隆寺。本书以洛扎木刻版行世,总计791夹。1986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刊印排印本。分5大篇17卷,包括印度佛教及王统史、吐蕃王统史、西藏佛教各教派史、汉族地区、于阗、西夏、蒙古等王统及教法史、律学源流史、论师及译师史及五明源流史。书中引用的许多珍贵史料,为当时作者所见之珍本,有些今已失传,不仅为汉文史料所缺,其它藏文史籍亦未见载。书中以吐蕃王统史最为出色,详尽叙述松赞干布时的吐蕃社会行政区划及措施、军事制度、经济制度、阶级划分,法律措施、文成公主及金成公主在吐蕃活动,桑耶寺建造细节及佛事、赤松德赞及赤德松赞的兴佛昭书、赤祖德赞的文字改革以及唐末吐蕃奴隶大起义等,均可与敦煌古藏文文献相印证。书中还以较大篇幅记叙了噶玛噶举派教法史,其间涉及许多蒙藏及汉藏关系史料。作者治史严谨、考证精细,多有新意。

猜你喜欢

  • 木墨特

    见“玛罕木特”(953页)。

  • 集宁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集宁县(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集宁市东南土城子)。蒙古诸部统一前,汪古部世居该地。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于春榷场设置集宁县,隶抚州。元朝升为集宁路。明废。集宁故城址今仍

  • 八大卡贞

    傣语音译,汉译为“八大官员”。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社会最高行政机构和议事机构议事庭的官员,即内务总管召龙帕萨,统军官召龙纳花,侍从官召龙纳干,仪仗队长召龙纳扁,市场管理官召龙戛,军需后勤官召龙纳贺,

  • 滇行日录

    书名。清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阑泉,江苏青浦人)撰。作者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初十由北京启程,三十四年三月初五抵腾越(今云南腾冲)。记所见闻,书中山川崖谷之奇,花草景物之胜,杂以缅事传闻,

  • 按只吉歹

    见“按赤带”(1622页)。

  • 八邦寺

    噶玛噶举派(白教)寺庙。又称“土登清可领”、乾隆时称“巴尔绷寺”。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东南八乌乡八邦村。约宋宁宗时,都松钦巴将噶举派自西藏传入康区,元、明两代得以发展。第一代活佛德格土司之弟斯

  • 托克托索丕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乌什人。乌什郡王※霍集斯第三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乌什伯克讦告,与父同被送北京。寻受命返阿克苏,承管乌什、吐鲁番、和田等地祖业。

  • 希卡阿卡

    清代新疆塔吉克族官名。塔吉克语音译,与维吾尔语职官伊什罕伯克或伊沙噶伯克相似。为副※阿尔钦。职司处理审讯案件。官秩一般为六品。由喀什道台任免。1926年废除。

  • 中书令

    ①官名。汉代始置,行于曹魏,南北朝、隋、唐、辽、夏、金沿之。蒙古国时期,必阇赤(掌文书者)长或号中书令。太宗三年(1231),为适应对中原汉地统治的需要,将必阇赤机构称为中书省,必阇赤长耶律楚材称中书

  • 大藤峡瑶民起义

    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广西浔江上游瑶民反抗明王朝的斗争。因地方官吏横征暴敛,强夺瑶民田土肆意杀戮瑶民,诸瑶积恨。正统七年(1442),瑶族首领蓝受贰聚集数百瑶民,以大藤峡石门为据点发动武装起义,严惩贪官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