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景山官学

景山官学

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内务府三旗满蒙汉包衣子弟所开办的学堂。康熙二十四年(1685),圣祖玄烨以内府竟无书、射之人,应设学房加以教导,遂命在其常见之处设立满书、汉书各3房,属内务府,委司官5人管理。于满洲佐领(包括蒙古人)下各取学生8名,※旗鼓佐领下各4名,※内管领下各6名,乾隆(1736—1795)中于※回人佐领下亦取4名,均以幼童、闲散入学,共额设392名。每人月给膏火银1两。定例3年一次考试,列一二等者以笔帖式、库使用,三等仍留学,四等则予革退;10年为限,学业无成者拨回原旗挑差。满房设教习9人,汉房12人,于新科进士、侯选举人、附贡生(乡试“附榜”中式者,以贡于朝廷)、中书、生员内选充。3年期满,以咨吏部分班铨选。

猜你喜欢

  • 喀兰图

    清朝大臣。蒙古族。历仕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崇德年间(1636—1643)任一等侍卫。顺治(1644—1661)初,累进世职二等轻车都尉。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时,曾扈从世祖福临幸多尔衮官邸。及世祖亲政后,

  • 步离可汗

    南北朝时期突厥汗族。阿史那氏。※佗钵可汗侄,※褥但可汗子。北周建德元年(572),佗钵可汗继位初,为稳定内部局势,避免纷争,封其为步离可汗,统领汗国西部地区。后事迹不详。

  • 散只兀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山只昆、珊竹、撒勒只兀惕。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儿之兄不合秃撒勒只之后裔。辽、金时,分布于今呼伦湖以东的辉河与伊敏河上游地区,与※合答斤(合底忻)部

  • 阿会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一作阿荟部。原为一氏族,据《周书》称,奚族早期有五部,“有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部皆受其节度。”入唐,发展为部落。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

  • 中都

    地名、都城名。唐开元九年(721)改蒲州(今山西永济西蒲州)为河中府,建号中都,同年削除府,京称号,仍为蒲州。859年南诏王世隆称帝,改国号大理,改西京羊苴咩(今云南大理)为中都。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

  • 阿里喜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围猎”之意。演变为军士名。凡从事佃渔射猎之民被征入伍为兵者,称阿里喜,意为“士兵之副从”。级别低于正军(甲军)。多由正军子弟充当。每正军1人可携带副从1至2人。也随正军

  • 宇文孝伯

    544—579北周大臣。字胡王(一作胡三)。※宇文深子。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性沉正,好直言。武成元年(559),任宗师上士。次年,宇文邕即位,以少与邕同学,入为右侍上士。天和三年(568)

  • 天晴县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北旧津里;旧有依《辽史》误指在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辽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置嫔州(治

  • 乌丹

    ?—169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叶赫贝勒锦台什曾孙。康熙十一年(1672),以一等侍卫同学士郭廷祚往视淮安河工决口。十三年,随顺承郡王勒尔锦征叛藩吴三桂,署副都统,领兵驻太原。十五年(16

  • 钦廉防城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武装起义。亦称“丁未防城之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岁次丁未)初,钦州(今广西钦州)那黎、那彭、那思等地壮族农民万余人,公推刘恩裕为首,召开大会,反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主要是糖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