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蒙商
清代内地到蒙古地区进行贸易的商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汉商与回商,有山西帮、河北帮之分。初因清政府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入蒙地经商有种种限制:首先经批准领得“龙票”、“信票”,以为凭证,限期一年,禁止携带妻小、搭盖房屋。届期必返,不得借故潜留。因每年一次往返,故名曰“行商”。后随贸易禁弛,渐出现定点立户开设固定店铺的商人,名曰“座商”。一般均以茶、烟、糖、酒、绸缎、布匹、粮食、鞍具、皮靴、铜铁器皿等交换牲畜和各种畜产品。通过以物易物、折合银两和赊销等方式进行不等价交换。清后期,赊销方式盛行,造成上自蒙古王公,下至牧民对旅蒙商的严重负债。无论座商、行商,皆具有明显的封建行帮性质,是一种较落后的封建性商业资本。较大的旅蒙商往往与清政府及各级官员、蒙古王公上层相勾结,享有种种商业特权,垄断蒙旗贸易。清代蒙古地区最大的旅蒙商号有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