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疆置省

新疆置省

清代末年统治新疆政策的重大变革。新疆古称西域。自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历代中央王朝都在这里设官置治,进行有效管辖。清代,清朝统治阶级为分化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识,在统一全疆地区后,便依其归附先后、对中央王朝的忠顺程度,建立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体制:在伊犁设立将军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哈密、吐鲁番建旗设札萨克;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在汉、回集中的东部地区推行州县制。政治体制不一,给管理带来了混乱。随着清王朝的日渐腐败,其固有弊端也日益彰著。将军府既无专设治民长官,又无统一政令,各级王公、伯克往往打着朝廷旗号自行其是,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和卓后裔叛乱接连不断,浩罕和沙俄侵略势力乘虚入侵,霸占伊犁和南疆。鉴于内忧外患严重威胁,以魏源和龚自珍为首部分知识分子,遂力主在新疆设行省,建州县。光绪四年(1878),阿古柏反动势力被逐出南疆后,左宗棠和刘锦棠复力创议建省。光绪十年(1884),清廷发布建省上谕,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是为设省之始。历经数年调整,制度始完善。全疆分为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4道。下辖6府、10厅、3州、23县。全省军政事务由巡抚统领。伊犁将军领满、索伦、锡伯、察哈尔、厄鲁特营和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等诸部,兼办中俄交涉,节制伊塔事务。辛亥革命后,因伊犁将军为都督取代,伊塔事务归都督管辖。1919年,阿尔泰划归新疆,新疆辖境正式确定。省制之建立,既使新疆与内地各省行政制度趋归划一,也促进了新疆与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废除原有的王公、伯克制度提供了条件。

猜你喜欢

  • 柳州峒氓诗

    描写柳州壮族生活习俗的律诗。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即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撰。作于柳州刺史任内。内容描述当地壮族的习俗,提及“异服殊音”,喜包粽子,携带糯米饭上街,穿着鹅毛加树皮

  • 吐峪沟石窟

    位于今新疆鄯善县西50余公里处,傍火焰山,距高昌故城15公里。开凿在吐峪沟东岸半山中。石窟分东南、西北两区。东南区有4窟,西北区有21窟。在沟西岸还有石窟和以土坯砌成的土窟16处。多有汉文题记。最早当

  • 诸色户计

    指各种户籍。元代居民按职业划分为民、军、站、匠、盐、儒、僧、道等约10种左右户籍。其中有由国家强制签充的,如军、站、匠、盐等户;有经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如儒、僧、道等户。每种户都须承担特定的封建义务

  • 巴海

    ①(?—169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沙尔达虎之子。初任佐领。顺治十四年(1657),授秘书院侍读学士。十六年,袭父职为宁古塔总管。十七年(1660),与副都统尼哈里率兵至黑龙江、松花江

  • 撒拉宴席曲

    撒拉族传统民歌。长期流行于青海循化孟达及甘肃临夏大河家地区。在婚嫁宴庆时,由民间歌手唱之助兴。歌词丰富,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内容生动活泼。唱时可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或一人弹唱,或一人唱众人和,并配

  • 昌八剌

    见“张堡城”(1182页)。

  • 云南记

    即“蛮书”(2272页)。

  •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

    书名。南方少数民族古代铜鼓专著。亦译《东南亚古代铜鼓》。1册。奥地利人弗郎兹·黑格尔(F·Hegel)撰。成书于1902年。是书集当时西方学者关于古代铜鼓研究之大成。经详细考察165面铜鼓及其它资料后

  • 南诏三十七蛮部

    唐宋时期对云南东部少数民族37个部落的统称。南诏、大理时均称此名。包括因远部(居元江)、休腊部(居河西)、嶍峨部(居嶍峨县)、屈中部(居阿迷州)、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为临安府两长官司)、铁容甸部(亏

  • 中都城

    即“丸都城”(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