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书名。元马端临(1254—1322)撰。348卷。始撰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前后,大德十一年(1307)成书。全书以杜佑《通典》为兰本论述历代典章制度,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南宋宁宗嘉定(1208—124)末年。其中唐玄宗天宝(742—756)以前,在《通典》原有基础上加以增补,以下篇幅则为广泛搜集材料编纂而成。共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24考。分类详细,条理清晰,材料较《通典》详备,内容亦比《通典》丰富,且注意历史资料的融会贯通,阐述历代典章制度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如自序中所云“汉之朝仪官制,本秦规也;唐之府卫租庸,本周制也”。又述编纂此书之方法和要旨云: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以名书。此书贯串古今,概述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情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言简意赅,颇为精当,以故受到明清以来史家的重视。首刊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作者曾亲为之校勘。后有泰定年间(1324—1328)西湖书院刻本,明正德十六年(1521)建阳刘洪慎独斋校正本,嘉靖三年(1524)司礼监刊本,清乾隆十二年(1747)武英殿本,咸丰九年(1859)崇仁谢氏刊本。目前常用的是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影印精装二册,后附考证三卷。另有《十通索引》一册,使用甚为方便。

猜你喜欢

  • 俟力归

    即“侯力归”(1688页)。

  • 柳墙

    见“柳条边”(1576页)。

  • 芭良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丰八年(1085)十月,西夏派遣使臣芭良嵬名济等,赴宋朝进助山陵马匹。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张家口

    地名。在河北省西北部。现为张家口市。京包铁路经此。明宣德四年(1429)置张家口堡。清雍正二年(1724)置张家口厅。其地在明代即为明、蒙间贸易互市场所。咸丰十年(1860)中俄续约定为通商市场。历为

  • 即“乌累若鞮单于”(352页)。

  • 木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伦卫。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四年(1406)所设麦兰河卫、永乐五年正月所设木兰河卫均称作穆伦河卫。

  • 段政明

    即“段正明”(1696页)。

  • 田思飘

    南北朝时武陵酉溪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酉溪蛮(槃瓠蛮之后裔,分布在今湘、鄂、川、黔的酉水流域地区)。宋泰始年间(465—471),因不堪官府压迫起兵反。内史王文和征讨之。起义军引敌深入,自后断其粮道。

  • 炒米

    蒙古、鄂温克等族传统食品。起源于农业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就以此为军队的行粮,将米干炒或煮熟晾干再炒,食时用水调和。随着各族经济文化交流,被游牧、狩猎民族广泛采用。蒙古炒米多用糜米干炒,贮入容

  • 阿吾

    ①元代云南镇西路大赕火头。傣族。镇西路总管阿兰之父。至治二年(1322),其孙3陈与兄镇西路总管䚟朵争夺领地,要求䚟朵划给土地和人民,被拒绝,遂诉之于阿吾,共发难,占领不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