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教坊制度

教坊制度

中国伊斯兰教宗教制度。又称“阁的木教坊制度”或简称“阁的木制度”。“阁的木”,系阿拉伯语“古老”之意,是中国伊斯兰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亦称“老教”或“老派”。此制是老教以教坊为基本单位的一种宗教组织制度。在回族的宗教组织中,年代最久,分布最广,且一直沿袭至今。它渊源于唐宋时代的“蕃坊”,到元朝基本形成,明清更为发展。在这种制度下,清真寺的组织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管理教务者,为“三掌教制”或“三道制”。即由阿訇或教长,主持本坊全面宗教事务,下分三职:“伊玛目”,或称“掌教”或“住持”,专司领拜和掌管教规,可以代行阿訇职权;“海推布”,或称“协教”俗称“二掌教”,专门负责宣读“呼图白”,宣讲教义者;“穆安津”,亦称“赞教”或“宣礼员”,俗称“三掌教”,每天按时念“邦克”,呼唤教徒来礼拜者。其教职人员,原为聘请,元明时代,有的地方形成“世袭三掌教制”。清末大多废除。此外,还有“穆夫提”,或称“哈最”者,即宗教法官,以处理教民之间纠纷及教坊内部一般民刑案件。二为管理寺务者,称“寺管会”或“董事会”。会设“没完塔里”,过去称“管寺乡老”、“学董”或“社头”。俗称“四师傅”或“寺司务”。多由富有的年长之穆斯林一人或数人担任。负责管理本坊清真寺所属土地、房产和其他宗教收支费用,筹办各种活动,决定阿訇的选聘和其它寺务。又设有“乡老”,协助“管寺乡老”办事。一般设数人,或按寺之东、西、南、北方各设一人者,称为“四角乡老”。由这些人组成“寺管会”。民国以后,有的大城市仿企业之法,成立“董事会”,设董事长和董事若干。各个教坊,按地域形成独立的宗教组织,没有隶属关系。只是到16世纪中叶,西北地区随着门宦教派的出现,打破这种教坊单位,形成门宦制度。但从全国范围看,广大回族地区基本上实行的是教坊制,即使在西北地区也是与门宦制度并存,且占主要。它在历史上对促进回回民族之形成、加强回族内部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加强民族内部的团结、反抗外来压迫等方面,都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李舜玹

    五代时女书画家、诗人。先世为波斯(今伊朗)人。随唐僖宗入蜀,寄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前蜀花间派诗人※李珣胞妹,后主王衍(919—925在位)之嫔妃。善属文,尤工书画,擅长画竹,其画“生意具足,世人效

  • 西夏志略

    书名。己佚。清瞿世瑛《清吟阁书目》著录,不记撰者姓名与卷数。孙殿起《贩书偶记》史部卷5载4卷,又载记2卷,亦不著撰者姓名。且称旧钞本,后有何元锡梦华馆印。本书采用编年体,以唐宋史籍考订唐末至西夏灭亡时

  • 室点密可汗

    ?—576南北朝时期西突厥可汗。又作瑟帝米、伊室点密、常瑟波罗斯。阿史那氏。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弟。初统10大首领,兵10万,征西域。北周保定二年(562),攻哒,约天和二年(567)

  • 阿不都·里什特汗

    准噶尔在叶尔羌扶立之傀儡汗。约1680—1682年在位。※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汗之长子。约1678年,父死后,自哈密赶回吐鲁番继汗位。1679年,准噶尔汗国统治者噶尔丹兼并叶尔羌汗国东部,遂成为

  •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名。隶云南行省。辖境包括今云南西部及缅甸北部部分地区。司置大理路,统大理、柔远(今龙陵)、茫施(今潞西)、镇康、镇西、平缅、麓川、谋粘(今耿马)、孟定(今耿马西)、木邦、蒙怜、蒙莱、

  • 洛尔布

    清代后藏官员。藏族。道光十九年(1839),补放戴琫。二十一年(1841),以拉达克和森巴人侵藏,随同噶伦带兵攻夺几汤新寨,于多玉重创侵略军,毙拉达克首领,并收复茹妥,奋勇出力,赏三品顶带花翎。

  • 李茂勋

    唐朝将领。回鹘阿布思之裔。会昌(841—846)年间附唐,隶张仲武。以智勇善骑射,颇得器重,受命将兵,以功赐姓名。咸通(860—874)末,率兵袭杀陈贡信,进驻幽州,受唐封为节度使不久,因病告老,授尚

  • 通颊

    藏语音译。吐蕃在甘、青藏区的一种行政军事建置。松赞干布时在今积石山一带建有“通颊九部”,属“下勇武部”管辖。初建11个千户所,称“苏毗如通颊汉户十一千户所”。后于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

  • 住对月

    锡伯族婚俗之一。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按照传统,新娘在结婚满月后,要回娘家住1个月,故名。

  • 祐世隆

    844—877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又作世隆、酋龙。乌蛮,蒙氏。晟丰祐之子。大中十三年(859),父卒,袭王位。因其名“世”犯讳李世民,“隆”犯讳李隆基,又不堪安南经略使李琢对夷人之苛剥,与唐失和,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