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花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战利品作为礼物赠人也称撒花。指与、受双方而言。(2)指强行征索物品。《草木子》:“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黑鞑事略》:“其见物则欲,谓之撒花”。有诗歌云:“北军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3)凡人有远行,以草料饲驴马,也称撒花,欲使其致远不乏也。

猜你喜欢

  • 苏尔仲

    见“苏尔慎”(1004页)。

  • 李班

    288或307—334十六国时期成汉君主。334年在位。字世文。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李特孙,※李荡第四子。被叔※李雄妻任氏收为养子。初署平南将军。玉衡十四年(324,一说十二年),被立

  • 布丹

    ?—1655清初大臣。蒙古族。姓傅察氏。原系乌喇特部人。天命七年(1622),率属众归后金,授二等参将世职。天聪八年(1634),从军征明,破万全左卫,以功受赐。九年,略明锦州。崇德二年(1637),

  • 蒙古勒

    土族语音译,意为“蒙古人”。青海省互助、大通及甘肃省天祝一带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

  • 高天喜

    ?—1758清朝将领。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人。雍正(1723—1735)中被清军俘执,为西宁高氏(回民)育为己子,遂从其籍,改是名。成年后,应征从军。因忠勇,擢保宁堡守备。乾隆二十二年(1757),定边

  • 剪发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名断发、剃发。据史载,一为成年男子的发饰,即将头发的周围剪短,将中间的长发挽为高髻,置于头顶;二为未婚姑娘的发饰,即将前额的头发剪短,让其下垂至眉间,称“刘海

  • 泸水起义

    清乾隆年间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乾隆十一年(1746),由于不堪忍受清朝官吏和防汛官兵的“恣意凌虐”以及云龙土知州段氏的压榨苛派,云南永昌府腾越厅(今腾冲县)秤戛、排把等寨傈僳族农民在弄更扒、密老五

  • 攸乐

    见“基诺族”(2027页)。

  • 南宰相府

    见“宰相府”(1949页)。

  • 瓦府

    傈僳语音译,意为“放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一种实物雇工形式。由早期原始互助协作的换工(※瓦纠)转化而来。每当农忙季节,头人、富裕户就以粮食、盐、肉、麻布等实物换取贫困户的劳动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