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
见“张堡城”(1182页)。
满语与鄂伦春语音译。满语“塔坦”意为“窝铺”或“外出的住处”,“达”是“头目”或“长”的意思。鄂伦春语意为“一个火堆的首领”,两者皆指“家族长”或“狩猎长”、“小组长”。鄂伦春族※“乌力楞”为家族公社
书名。一名《丁孝子集》。元末明初回回人※丁鹤年(1335—1424)撰。今集存诗三百余首,多忧国忧民之作。其风格清隽流丽,富于情感,多怀亲之情,故有“忠孝诗人”之称。曾在明永乐(1403-1424)年
见“萧永祺”(1993页)。
吐蕃早期西南古小邦名。地在今亚东一带喜玛拉雅山谷地区。人口5万户。有城邑,多旁涧溪而筑。“男子缯束头、衣毡褐。妇人辫发,短裙”。“婚姻以财聘”。“死者葬于野、不封树”。“刑有刖、劓”。唐贞观二十年(6
761—827唐朝宰相。字保君。先世本为乌洛侯国胡人,初以国为氏,徙张掖后,始改乌姓。一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河东将乌承玭子。少为潞州牙将,后任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以擒暗通王承宗之昭义
契丹时期于北京房山云居寺镌刻的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勘称宗教史上一大壮举。始于隋末唐初,前后断续千余年,几将重要佛经刻竣。据1956年调查,大小经板共1万5千余块,刻经1千余部,3千4百余卷,为我国现存
藏语音译,意“游民”。旧时西藏地区的一个社会阶层。指一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劳动能力,而主要依靠不正当方法,如行乞、卖淫、偷盗谋生者。与内地“游民无产者”不同的是在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对农奴主的人身依
?—1790清代西藏贵族。藏族。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之父。后藏白朗宗吉雄谿卡贵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其子被确认为呼毕勒罕(转世活佛)后,于五十三年(1788),清高宗赐以公爵称号,赏戴花翎。五十五
见“清水院”(2107页)。
见“博罗呼济尔”(2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