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排湾人

排湾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3616人(1975)。分布在北起大武山,南至恒春,西达枋寮,东至大麻里以南的海岸三角地带。居住在海拔500—2000米之间山地。现今属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来义、泰武、春日、狮子、牡丹;高雄县的茂林;台东县的达仁、金峰等乡。清时约有“番社”60个。18世纪时,其耕种仍不识牛只耕耙,惟用铁锥锄凿“树燔根以种芋”,但其头人已具有封建宗法领主的性质,“凡所辖社,小番栽种黍米薯芋,土官抽取十分之二,至射猎獐鹿山猪等兽,土官得后一蹄”,还可役使社众代种薯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大小封建领主,大者领地跨十数社,小者仅一社或一社的一部分,领域内的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均属领主所有,可向领民征收农租、猎租、渔租、采集租、水租,交换租等,还可差使领民为其服役。领主均为世袭,领主及其亲属不与一般领民通婚,在姓氏、饮食、服饰等方面与领民有明显区分。领主有权仲裁领民之间的各种纷争,但重大事情如战争或改变祖先传下来的习惯,领主不仅要与长老商量,还要广泛听取领民的意见。耕作方式一直比较粗放,除部分水田外,大多从事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中薯芋类多于谷类。

猜你喜欢

  • 实怜答里

    见“失怜答里”(591页)。

  • 朔方

    ①指北方。 ②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银川至壶口的黄河流域,北括阴山南北,南迄陕西宜川、甘肃宁县一带。 ③县名:一为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前秦以后废;一为唐贞观二

  • 莫与俦

    1762—1841清代教育家。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字犹人,一字杰夫,又字寿民。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出知四川盐源,以丁忧去职。自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

  • 哈哈尔

    氏族名。见“西格登”(698页)。

  • 原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太宗子完颜宗本受封;海陵王时(1149—1161),宗本被诬谋反,遭杀害。大定二十五年(1185)完颜璟(即章宗)判大兴尹,封原王,拜右丞相,立为皇太孙。

  • 匹敌

    见“萧匹敌”(1992页)。

  • 洛桑丹白旺秀

    1869—1909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塔尔寺阿嘉呼图克图五世。光绪三年(1877),在北京雍和宫经金瓶掣签选定为阿嘉四世转世灵童,是为五世。七年(1881),进京。九年(1883),简放副札萨

  • 北珠

    即“东珠”(508页)。

  • 恒乍绷起义

    清嘉庆年间傈僳族抗清斗争。又称维西起义。嘉庆六年(1801),云南丽江府维西(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区发生灾荒,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古刹二寨土司借粮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诬傈僳族领袖沙尼(巫师)恒乍绷

  • 拓跋佛厘

    见“拓跋焘”(1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