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捺钵

捺钵

契丹语。又译纳拔、纳跋、纳钵、剌钵、纳宝等。即“行营”、“行帐”、“营盘”之意。本指契丹皇帝出行时居止的帐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称:“北人谓住处曰捺钵,四时皆然,……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历史上形成为契丹统治者受游牧生活影响的一种特殊制度。一般又称作“四时捺钵”。契丹地处塞外,以游牧为主,车马为家,逐水草,就畋渔,避夏暑冬寒,岁以为常。皇帝日常处理国务,亦不固定在一地。建国后,虽仿汉制,先后有五京之设,然诸帝“游田之习,尚因其旧”,“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帝后终年盘桓于四时捺钵间。圣宗时基本形成定制: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60日方至,主要活动是凿冰取鱼,纵鹰捕鹅,至春尽乃还;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四月中旬起牙帐,占卜择吉地为纳凉之所,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至,居五旬,时与北、南诸臣僚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虎及鹿;冬捺钵,曰广平淀,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过冬,再与北、南大臣会议军国事,不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每岁四时,周而复始。按是制,夏冬两季各在捺钵召开大政会议,合议国政。会后赴春水秋山游猎,主要官员扈从,随时随地料理国事。故其国家的政治中心实不在京城,而在游牧式的“捺钵”。此制金、元沿袭,而游猎内容日重,处理国务内容日轻,又为时趋短,渐失去政治中心意义。至清代,热河避暑,木兰秋猎,为其遗风。

猜你喜欢

  • 乃颜

    ?—1287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玄孙,阿术鲁子。信奉也里可温教(又称景教,即基督教)。嗣父国王位,雄据辽东,心“有异志”(《元史》卷120),轻漫朝廷。对世祖忽必烈于至元

  • 张开格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

  • 沐朝弼

    明朝将领。安徽凤阳府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回族。黔国公、云南总兵官沐绍勋次子。代兄朝辅为总兵官,镇云南。隆庆(1567—1572)初,曾镇压武定凤继祖反明,克30余寨。后以骄恣,被弹劾,囚之,卒于南

  • 凯珠布丹桑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七世”(1861页)。

  • 阿古柏

    1821—1877中亚浩罕汗国军官。本名穆罕默德·雅库甫伯克。又称穆罕默德·阿古柏·伯克。别号库西伯克。汉文史籍译称“怕夏”、“帕夏”、“雅各刊”、“俄古柏”。乌孜别克人(一说塔吉克人)。原为“巴特恰

  • 花里亚荪起事

    清末蒙古族反封建起事。花里亚荪原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中旗札萨克土谢图亲王兼盟长色旺诺尔布桑宝家奴。桑宝对属下苛刻暴虐,动辄施以酷刑,被旗民称为“道格辛大王”(意为残暴的王爷),将花里亚荪之父囚禁折磨致

  • 项从周

    见“项崇周”(1569页)。

  • 也孙帖木儿

    见“也孙铁木儿”(143页)。

  • 阿奴

    见“阿努达喇”(1224页)。

  • 邪米思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