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瓦戛缩
又称“拾瓦拢”。景颇语音译,意为“公共的劳动”。当地汉话称“官工”。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群众为山官所服的一种无偿劳动。每个山官都有一定范围的辖区,规定在其辖区内的农户每年在撒谷、栽秧和收割等农忙季节,必须派人到山官经营的土地上无偿劳动三五天不等;有些地区的群众则要负责山官一部分土地从开耕到收割的全部劳动。但山官土地上的收入,一部分要作为公共支出,全寨性的祭祀活动,山官也要负担较大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山官还得接济贫苦户,故不同于封建劳役。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被废除。
又称“拾瓦拢”。景颇语音译,意为“公共的劳动”。当地汉话称“官工”。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群众为山官所服的一种无偿劳动。每个山官都有一定范围的辖区,规定在其辖区内的农户每年在撒谷、栽秧和收割等农忙季节,必须派人到山官经营的土地上无偿劳动三五天不等;有些地区的群众则要负责山官一部分土地从开耕到收割的全部劳动。但山官土地上的收入,一部分要作为公共支出,全寨性的祭祀活动,山官也要负担较大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山官还得接济贫苦户,故不同于封建劳役。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被废除。
即“高庆裔”(1913页)。
回族民歌。别名“少年”,又称“野曲”、“山曲儿”。起源于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流行于甘、宁、青、新疆回民地区。约产生于元代(一说为明代),是当地回族吸收西北其他各族的“花儿”艺术形式,创造的一种民
汉代西域诸族对中国内地冶炼、铸造生产技艺的美称。《汉书·陈汤传》谓:胡兵“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汉巧的传入,有助于西域与内地生产技术的交流和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
解放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建立的秘密进步组织。因出版刊物《战斗》而得名。1944年11月初,一批受过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进步青年,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自发组织起“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宗旨是反对国民党的
见“雪山党项”(2036页)。
即“吐贺真”(707页)。
见“乌苏里江”(341页)。
勿吉官员。又作俟力归。勿吉族。北魏景明四年(503),奉命使魏朝贡。自是迄正光年(520—525),勿吉朝魏贡使不断。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在石国(今塔什干)南200里。《酉阳杂俎》作俱振提;《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忽毡,《伯颜传》作忽禅,《薛塔剌海传》作忽缠;耶律楚材《西游录》作苦盏;《明史·西域传》作火
卫拉特蒙古人宗教节日。每年春秋二季,择佳日,各库伦喇嘛驾佛巡游。春巡一日,秋巡三日。届时,家家献哈达,夹道跪拜,头触佛座,祈求幸福。是日只饮奶茶,戒杀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