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焘

拓跋焘

408—452

北魏皇帝。423—452年在位。亦称佛厘、佛狸伐。鲜卑拓跋氏。※拓跋太宗嗣长子,母杜贵嫔,冀州汉人。明元帝泰常七年(422),封泰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寻立为皇太子。父疾,奉命监国,总摄朝政,以长孙嵩、奚斤等为左右辅。次年继位后,承先祖既成之势,凭借鲜卑骁勇骑兵,四出征伐。史称其“勇于战斗,攻城临敌,皆亲贯甲胄,夷宋畏之。”率军西征夏国,克长安、统万。神䴥元年(428),俘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南),逼赫连定败走上邽,终为吐谷浑获送至平城处死,遂灭夏国。太延二年(436),攻占龙城(今辽宁朝阳市),灭北燕冯氏。五年(439),取凉州,俘北凉沮渠牧犍,收姑臧(今甘肃武威)户口20余万,珍宝不可称计。太平真君三年(442),收服西凉李嵩之孙李宝。屡出兵北击柔然、高车,获戎马百万匹、部众数十万落。遣将袭吐谷浑,使慕利延败走白兰(青海黄河源西北)。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与南朝刘宋对峙。太平真君六、七年(445—446),遣兵镇压卢水胡盖吴起义。十一年(450),率军10万南下围悬瓠(今河南汝南县),直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遭宋军顽强抵抗,掠淮南5万余户而返,辖区扩大至淮河以南。同年,诛杀崔浩等门阀士族数千人。在位期间,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创行新字,兴办教育,于平城东建太学,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诣太学受业;禁巫觋,信道抑佛,诏毁佛寺、坑僧尼、焚经像;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对社会发展起过一定作用。统一北方后,采取“随俗而治”的方针,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但连年征战,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连续不断。正平二年(452)三月(一说二月),为宦官宗爱所杀。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猜你喜欢

  • 里甲

    明朝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以110户为1里,里分10甲。后转为明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名称之一。参见“里甲制度”(1081页)。

  • 崔忻《井阑题名》石刻

    石刻名。一名《鸿胪井题记刻石》。原在今大连市旅顺黄金山麓,日俄战争时被日人盗走,现藏日本皇宫博物馆,我国黑龙江省博物馆存有拓片。为唐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往渤海始祖大祚荣所在册封官爵返回,途经旅顺所留之信物

  • 民国镇宁县志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4卷。民国时期胡翯(号羽高,贵州三都人,汉族)等纂。成书于1947年。是志在(光绪)《镇宁州志》基础上,增补民国以来的采访材料而纂成。共16篇。卷一为志首、地理、前事;卷二为经

  • 支汗那

    见“石汗那”(450页)。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萨喇塔拉接本部右翼左旗界,西至札尔满接瀚海界,南至鄂罗克依接本部左翼后旗界,北至保喇接本部右翼后末旗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车臣诺颜乌尔占于康熙二

  • 侯家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临潭县。因寺主向为侯氏家族,故名;又因在圆形城垣之间,亦称“圆城寺”。一说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建;一说为元世祖忽必烈时自大都至西藏所建108寺之一。明永乐(1403—1424

  • 兴安城

    参见“兴安城总管衙门”(917页)。

  • 密而伙

    云南壮族对相邻的普米族的称呼。参见“普米族”(2291页)。

  • 门隅

    地域名。藏语意为“门地方”。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7世纪时即属吐蕃政府所辖。9世纪以后臧玛王子的后裔,拉隆贝吉多吉之兄弟,曾先后统治门隅东西各地。13世纪初,蒙古太子阔端派兵入藏,势及门隅,头人皆臣

  • 明亮

    1736—1822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尚书米思翰曾孙,都统广成子。乾隆皇后之侄。初以文生员娶履亲王允㪷之女为多罗额驸。乾隆三十年(1765),授伊犁领队大臣。随将军明瑞等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