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披袍仡佬

披袍仡佬

古族名。又称披袍革老。以穿着贯首披袍而得名。族称始见于清代。分布在贵州镇宁、平远(今织金县)、水城、施秉、黎平等地。男女皆穿短衣,外披一袍,方而阔,无领,无袖,洞其中,以首贯之,前短后长。妇女以青线扎发,披青布。下穿各色羊毛织成的无褶裙。男着长裤。多以铸犁为业。其民勤耕作。今统称※仡佬族。

猜你喜欢

  • 阿思

    ①契丹语音译,亦作藕丝,“宽大”、“广平”等意。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宫卫※太和宫契丹语音译为“阿思斡鲁朵”。辽代皇帝冬※捺钵之地广平淀的契丹语音译为“藕丝淀”。 ②见“阿斯”(1197页)。

  • 稽留昆

    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乌珠留若鞮单于囊知牙斯之子。任匈奴左於駼仇掸王。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继其兄弟乌鞮牙斯后亦受遣入侍汉。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随其父北归匈奴。

  • 达旺谷哲

    旧时西藏门格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藏语音译,意为“达旺九人联席会议”。19世纪中叶设置。在※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夏日、色如和拉乌三措头人代表共同组成。专门解决措与措,村与村之间发生土地、械斗等纠纷。参见“

  • 西夏志略

    书名。己佚。清瞿世瑛《清吟阁书目》著录,不记撰者姓名与卷数。孙殿起《贩书偶记》史部卷5载4卷,又载记2卷,亦不著撰者姓名。且称旧钞本,后有何元锡梦华馆印。本书采用编年体,以唐宋史籍考订唐末至西夏灭亡时

  • 吐火罗

    西域古国名。又作吐呼罗、吐豁罗、覩货逻。古为大夏地。位于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王号“叶护”。国少女多男,兄弟共妻。拥兵10万,皆善战。居民从事农业,园艺业发达。出产名马、驼、骡。

  • 文䇸

    清代满族女诗人。字湘华。克勤纳平郡王曾孙女,兄景麟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著有《佩兰轩绣余草》。

  • 苏毗如

    唐吐蕃军政建制。又称孙波如。“如”藏语意为“翼”。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朝府兵制建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今藏北及与青海、云南藏区相接部分。为吐蕃“五如”之一。设“如本”统领。辖

  • 和硕特银印

    古印信。已收存者有3颗。为乾隆四十年(1775)颁给的官印。形方,边宽10.6厘米,厚3.1厘米。背有小型虎纽,高6.5厘米。边镌有满汉文合璧“乾隆肆拾年九月口日”、“礼部造”、“乾字伍百肆拾伍号”、

  • 哈力锁鲁檀

    见“倒瓦答失里”(1887页)。

  • 主儿乞

    即“主儿勤”(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