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披勐

披勐

傣语音译,意为部落神、勐神(地方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原始鬼神崇拜中的部落保护神。各勐均有之。一般为本勐历史上英雄人物或部落酋长化身,也有来源于当地最古老的村寨神或历史上被战败者的首领。祭祀称“灵披勐”,为全勐的重要祭祀活动。由勐内主持宗教活动的“摩勐”主持。一般是1年一祭,也有3年、4年一祭或9年一大祭的。每次祭期一二天,有隆重而繁琐的仪式,通常以特定颜色的牛或猪作祭品,有用竹杆标牛,煮食牛肉的原始遗风。参加祭祀者穿戴统一服饰。祭祀期间,用树枝、竹子做的“打僚”封闭路口,禁止外勐人进入,本勐召勐、佛爷、小和尚不得参加。在勐海地方,召勐还被禁锢在家里,并接受摩勐的“告戒”。此项活动还是各勐老寨共有的特殊权利和义务,新建寨子的外来人,仅能参预辅助性事务。

猜你喜欢

  • 面具

    见“盖脸”(2123页)。

  • 北周静帝

    见“宇文衍”(896页)。

  • 靖端长公主

    1628—1686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第三女,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四年(1639)正月,下嫁孝庄文皇后兄子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八年(1643),赐固伦额驸仪仗。顺治六年

  • 俸饷房

    清代八旗都统衙门掌理官兵俸饷的办事机构。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各以骁骑参领1人、章京2人、骁骑校每甲喇1人(即满、汉每旗5人,蒙古每旗2人)组成,专司其事及红白赏恤。各房所造的俸饷册籍,先期咨送户部,

  • 阿咄欲

    见“仁裕”(315页)。

  • 五尺道

    古道名。秦并六国后,为把统治势力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令常頞主持开凿由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交通要道。此路北起今四川宜宾,经云南盐津、昭通,南抵曲靖。因山路险峻,路宽仅为五尺,故名。汉武帝时又派唐蒙率

  • 元怿

    487—520北魏宗室。字宣仁。鲜卑元氏(拓跋氏)。孝文帝※元宏子。幼敏慧,美风仪,甚得父宠爱。太和二十一年(497),封清河王。宣武帝初,拜侍中,转尚书仆射。延昌元年(512),任司空。孝明帝即位后

  • 冼夫人

    见“洗夫人”(1732页)。

  • 都官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都管伯克、都观伯克。“都官”,维吾尔语,意为“公署”。职司经理各处公文传递、记档、公物的分散、集中及外方来使供给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

  • 宣抚司佥事

    官名。元代始置,为宣抚使属员。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六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