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傈僳族对村寨的统称。指为一群血亲关系相近的人们共同体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前云南怒江等傈僳族地区在家族联合基础上形成的村寨组织。村寨名称往往以自然环境的特征、某种植物或人们的活动情况而定。规模大小不等,大的达百户,小的只有一二十户。每个村寨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其组成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以一个氏族内的一个大家族为单位组成;②由一个氏族内的两个或多个家族联合组成;③由数个不同氏族的家族混合组成,这种村寨实际上已成为以地域和血缘纽带为联系的村落公社(即农村公社)。各村寨均有公共山林、猎场、荒地及墓地,本村寨成员均有权开垦和使用。同一村寨成员间有互助协作的义务,特别是在向土司缴纳贡礼,村社间发生械斗时,其互助协作关系更为突出。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公认的头人(傈僳语称“实扒”或“搓吾”),而较大的村寨则在几个家族中公推一个威信较高的人担任头人。由于村寨成员有经济上享有的自由平等以及各家族组织相应的独立,头人的形成,往往既不能靠世袭,也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沿袭传统习惯,拥戴颇有众望的长者充任。在历史上,由于这种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村寨组织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傈僳族地区较大的统一政治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 艾提卡尔寺

    喀什清真寺名。一称艾提尕尔寺。明正统七年(1442)喀什王沙克色孜·米尔扎后裔建。嘉靖十六年(1537)前后,乌不里哈德尔·米尔扎阿尔伯克扩建,成为能做主麻聚礼大寺。清同治十一年(1872),阿古柏调

  • 鄂扎

    ?—1702清宗室、将领。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信郡王多尼次子。顺治十八年(1661),袭爵。康熙十三年(1674),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藩”叛乱之机,起兵反清。次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之。大败

  • 八角鼓戏

    满族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明末至清中叶,由击八角鼓演变而成。清末流行于今北京、沈阳及呼和浩特等地。八角鼓是满族击打乐器,为鼓书、单弦等曲艺伴奏。明嘉靖、隆庆间(1522—1572),北京有击八角鼓“擅绝

  • 阿里海牙

    1227—1286元朝大臣、将领。又作阿里海涯、阿力海涯、阿鲁海牙。畏兀儿人。文学家※贯云石之祖父。原居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少家贫,务农。经举荐,事世祖于潜邸,任宿卫。中统三年(1262),

  • 马院司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马匹饲养与管理。夏仁宗时期已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四品,属下等司。

  • 完颜阿琐

    金宗室、将领。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孙,卫王宗强幼子。长身力大。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授奉国上半军,累加金吾卫上将军,居中都(今北京)。正隆六年(1161)十月,世宗完颜雍即位于东京(今辽宁

  • 古北口

    一作“虎北口”。关隘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为北军进兵幽州常取之道。关口两旁山势陡削,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康熙时(1662—1722)曾设直隶总督,驻此。

  • 末哥

    1215—1260蒙古国宗王。又译穆哥、木哥、莫哥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孙,※拖雷子。元太宗八年(1236),随汗子阔端进军四川,受命由阴平郡入蜀,配合诸军攻占成都。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

  • 强巴都丹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商卓特巴,为其师萨玛第巴克什立传。五十六年(1791),授札萨克喇嘛印,经达赖喇嘛提名,被任命为噶伦,陪同清廷官员查抄羊八井沙玛尔巴红帽派寺院。五十

  • 蒙迦独

    即庞迦独,因省去庞而加上姓氏蒙。参见“庞迦独”(1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