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木球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场地两端各有一个宽3米、高0.5米的木制球门,呈半圆形。比赛双方各5人出场,手持一根长60厘米、直径7—8厘米的木棒(民间或有用牛肩胛骨者),击球部位呈斜角形。木球一般是10厘米粗、8厘米长,两端削成椭圆形(民间或用线缠绕成球,俗称“毛蛋”)。球一触地,即改变方向,故难度极大。参加者多青壮年或少年男子。棒子粗细和木球大小,由使用者年龄大小而定。成年人喜欢用粗重棒和小而硬的线球。比赛分上下两场,每场10分钟。以进球多少决定胜负。负方要受到惩罚,由胜方一人在端线用棍将球击出,负方队员从端线喊着“嗦儿”,将球捡回来,中途不准停留,直至胜方每个人对败方每个人惩罚完毕即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尚虞备用处

    俗称“粘杆处”(2120页)。

  • 金献祖纯烈定昭皇帝

    见“绥可”(1970页)。

  • 康村

    藏语音译,旧时藏族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中扎仓下面,依僧徒来源家乡地区划分而成的僧团单位。如甲绒康村,即是大小金川来的僧人之学舍,别地区来的僧人不能加入。其主持人称格根(意为长老),设1人,候

  • 北周明皇帝

    见“宇文毓”(899页)。

  • 郑那忠

    明弘治、正德间万州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万州鹧鸪峒人。黎族。弘治十七年(1504),于鹧鸪、龙吟等黎峒聚众反抗地方官府,击毙前往镇压之海南督备指挥谷泰,乐会、陵水等县黎人相继应之,其势益炽,屡败官军。正

  • 万年历

    元代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编制的历法。又称《回回历》。忽必烈即位前曾征召“回回为星学者”,扎马鲁丁等应召东来。中统年间(1260—1264),朝廷设立西域星历之司,由扎马鲁丁主持。至元四年(1267),

  • 额尔德尼伯克

    ?—1770中亚霍罕城首领。又称伊尔达纳比、额得讷比。乌兹别克族。十八世纪中期,统一费尔干纳地区,势力渐长。乾隆二十四年(1759),率属附清,屡遣使纳贡,并派人至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贸易。自二十五

  • 莽古济

    ?—1636后金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女,继妃富察氏所生。天聪三年(1629),因蒙古敖汉部首领率先归附后金,兄皇太极将其下嫁蒙古敖汉部岱青杜棱之长子索诺木杜棱,赐号济农。九年(

  • 候勒禾胡兀儿

    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蒙古语音译,意为四弦胡琴,即汉语四胡。此琴亦在达斡尔、锡伯、赫哲、壮、布依、彝、汉等族中流行。源于古代拉弦乐器奚琴。宋代陈旸《乐书》载:“奚琴,本胡乐”。蒙文著作《成吉思汗箴言》中

  • 关于吐谷浑莫贺延部落奴隶李央贝事诉状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81号卷子。全卷23行。系(河州)节度衙及河州军军部调处奴隶归属纠纷的文书。内容是:奴隶李央贝,原属吐谷浑莫贺延部,由该部绮立当罗索以5两(金或银)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