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慕容

慕容

319—360

十六国时期前燕国主。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宣英。※慕容皝次子。才兼文武,干略过人。晋咸康元年(335),立为世子。三年,立为王太子,封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曾统军败段辽,破夫余。穆帝永和四年(348),即燕王位。次年,被晋封为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单于、燕王。六年(350),攻拔后赵之蓟城。八年(352),擒冉闵,斩于龙城,破魏都邺城,灭冉魏。迁都于蓟(治今北京西南),称帝,建元元玺,设置百官僚属。后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继遣慕容恪、慕容尘讨段龛,破广固,徙鲜卑、胡、羯三千余户于蓟。又派慕容垂等讨丁零敕勒于塞北,斩获甚多。遣兵入据河南诸郡,连败东晋军。因大事征调,令每户留一丁,欲强征150万大军攻晋,激起人民反抗,为缓和矛盾,放宽常赋。在位期间,为前燕极盛时期,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辽宁之一部分。重视文化教育,立小学于显贤里,以教帝王贵族子弟。雅好文籍,著述40余篇。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卒,追谥景昭皇帝,庙号烈祖。

猜你喜欢

  • 回纥九姓部落

    参见“九姓回纥”(36页)。

  • 望都之战

    辽(契丹)与北宋“澶渊之盟”前的重要战役。“澶渊之盟”是契丹与北宋关系由战到和的转折点,盟前两国战争不断。自统和四年(986),宋太宗北伐失败后,宋由进攻转入防御,契丹军不时南下,至二十一年(1003

  • 图理琛

    1667—174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阿颜觉罗氏。字瑶圃。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三十六年(1697),转中书科掌印中书,迁内阁侍读。四十一年(1702),监督芜湖税关。四十

  • 兵獳司

    唐时南诏衙署名。为军事机构,掌管军事机密情报。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格乌

    藏语音译。意为“护身佛盒”。藏族传统饰物。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一般为银、铜制,亦有金制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圭、方、圆或壶形,贵重者镶以珠宝,盒的两端有钩,以带系挂于颈部,垂於

  • 耶律斡特剌

    辽道宗朝边将。字乙辛隐。契丹族。许国王※耶律寅底石六世孙。自幼不喜官禄,年41时始任,补本班郎君。道宗大康(1075—1084)中,为宿直官,历左、右护卫太保。大安元年(1085),升燕王傅,次年六月

  • 阿绒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 绥远后山牧厂局

    清末绥远垦务机构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三十日成立,专门办理后山八旗牧厂地垦务事宜。放垦土地共达3000余顷。后停办。民国二年(1913)复设,更名“后山八旗牧厂垦务新局”,主要清理民欠荒价

  • 王元鼎

    见“玉元鼎”(475页)。

  • 拽剌

    ①契丹语。亦作“曳剌”、“夜剌”;《武林旧事》记为“爷老”;唐代史籍译作“曳落河(何)”(多一尾音);清代改译为“伊喇(注音“伊喇河”)”。其意:(1)健儿,或壮士。《新唐书·安禄山传》:“曳落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