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思伦法

思伦法

?—1399

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又作思伦发。元末云南平缅宣慰使※思可法之孙。洪武十四年(1381),其弟麓川主思瓦法统兵攻南甸,其部属达鲁方等遂拥立其为主。十五年,明军入云南、进取大理、金齿,惧,遂降。明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其为宣慰使。十七年(1384)八月,遣刀令孟贡方物,并献元朝所授宣慰使司印。改授平缅军民宣慰使。寻改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兼辖元之麓川、平缅两路之地。势盛,兼并孟定、威远、镇康、湾甸、孟养、大侯、孟琏、潞江、干崖、芒市各土司区,势力东达车里、远及八百媳妇国,除车里、元江、景东外,所有傣族区几被兼并。十八年,率众攻景东,败明都督冯诚军,击杀千户王升,景东土知府俄陶亦败退白崖川(弥渡)。二十一年(1388),进攻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新平摩沙),兵败。继悉举其众,号称30万,战象百余只,攻定边(今南涧),复大败。次年,遣使请降。贡象、马、银、方物谢罪,并交出主谋刀斯郎等137人。自是,三年一贡。于辖地设置“叨孟”,总管政务,兼领军民,并设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长、拾长等官职,各给予采邑,形成强大统治势力。二十七年(1394),亲入朝贡马、象、方物。二十八年,率兵南扰缅甸。二十九年,经明使钱古训、李思聪调解,罢兵。旋发生内讧,为刀干孟所逐,至南京求援,明派兵擒刀干孟。后返回麓川。因内讧,势渐衰。

猜你喜欢

  • 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乌讷恩苏珠克图盟。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因不满沙皇俄国的掠夺和压迫,其汗渥巴锡率众自俄东返,驻牧于和布克

  • 耶律留礼寿

    ?—981辽皇室。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孙,宋王※耶律喜隐子。辽景宗耶律贤族弟。景宗时,乾亨三年(981)五月,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北宋降卒200余人叛,劫其父未果,乃立其为王,旋败,被

  • 焚如

    春秋时长狄鄋瞒的酋长。《左传》载,鄋瞒酋长为兄弟5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斯。初服属于赤狄,该部作战勇猛,为北狄联盟的重要军事力量。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

  • 可敦城

    回鹘汗国时兴建,以居唐公主、回鹘汗国可敦(突厥语,意为“皇后”),故名。在今蒙古土拉河上游,布尔根省哈达桑东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为镇州治所及西北路招讨司驻地,置建安军以镇遏北方诸部。辽保大

  • 赤松德赞

    ?—797吐蕃赞普。汉籍作娑悉笼腊赞。※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之子,生于桑耶查玛。唐天宝十四年(755)嗣位。先后以拔寨囊、桂赤桑雅拉、綝杰斯路丁(达扎路恭)及綝屯热贝琼等为大相。乘中原安禄山之乱,屡犯

  • 章献钦慈皇后

    见“罗后”(1414页)。

  • 大荔之戎

    古族名。或为“丽土之狄”西迁的一支。秦穆公后,迁居陕西黄河、洛河三角冲积平原,占领原梁国、芮国之地,与※义渠戎筑城数十,皆自称王,建大荔国,王城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朝邑镇西南。为※西戎八国之一,与义渠戎

  • 杨岐珍

    1836—1903清末将领。字西园。安徽淮南(今寿县)人。回族。道光二十九年(1849),随父佐理寿州团练,因御苗春霖有功,授都司。后随父募勇投清营李鸿章部征捻军,转战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光绪

  • 贡桑珠尔默特

    ?—1876清代蒙古族王公。阿拉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阿拉善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囊都布苏咙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受命袭父爵。咸丰二年(1852),以铁完库里和卓等窜扰天山南路卡伦,偕内外札萨克汗、

  • 牛站

    蒙古国和元代驿站的一种。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牛站为陆站之一种。站户以牛运载使者和货物。据《元史·兵志四·站赤》,除中书省新辖腹里等路专设牛站二处外,诸行省之陆站亦多配置牛只以供使役,共有驿牛近万只。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