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丹增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光绪八年(1882),任孜仲,主持丹萨替寺修缮工程。十四年(1888)隆吐山战役,与彭康赛率万余乍丫兵,从拉萨起程赴援。二十三年(1897),任堪穷,筹备十三世达赖喇嘛巡访三大寺院事宜。次年,陪十三世达赖赴甘丹寺。二十九年(1903),任代理噶伦,后任藏军总司令。英军侵藏,在江孜与劳赫鹏谈判,后又参与议订《拉萨条约》,被革职。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光绪八年(1882),任孜仲,主持丹萨替寺修缮工程。十四年(1888)隆吐山战役,与彭康赛率万余乍丫兵,从拉萨起程赴援。二十三年(1897),任堪穷,筹备十三世达赖喇嘛巡访三大寺院事宜。次年,陪十三世达赖赴甘丹寺。二十九年(1903),任代理噶伦,后任藏军总司令。英军侵藏,在江孜与劳赫鹏谈判,后又参与议订《拉萨条约》,被革职。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分上、下郭密。辖9小族:朵让、江拉、多剌、登楞、焕木、质盖、作什纳、当加呼却、贺加尔,有千户1员,百户9员,属民4000余户。居黄河北岸。上郭密地膏沃,耕牧并行。下郭密地贫瘠,
晋代鲜卑段部首领。《晋书》作段就陆眷。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初因乱被卖于渔阳乌丸大人库辱官家为奴,备受凌辱。曾随主至幽州参加诸大人集会。后渔阳饥,受命率众至辽西求食,招诱亡叛,遂至强盛,段部日兴。卒
见“华严忏仪”(818页)。
地名。古称巴州驿。即今青海民和县巴州乡。为古道站口。明万历年间(1573—1620),设立驿站。曾建有城隍庙与石佛寺。西面巴州垣上有乐都地区土司李玑(皝)墓。李玑系明成化十八年(1482)进士,青海第
?—1636后金将领。满洲镶白旗人。郭络罗氏。天聪三年(1629),从太宗皇太极征明,取遵化,进抵燕京(今北京)。四年,署固山额真,与范文程率蒙古军守遵化。因明兵复滦州,贝勒阿敏等谋弃诸城,令其弃遵化
见“阿悉结”(1216页)。
河流名。洮儿河支流。位于内蒙古兴安盟。发源于札萨克图旗北隅之翁媪山,集山间小水东流,贯札萨克图旗中央。南流与洮儿河并行而流,经突泉县,东流入洮儿河。清代以来,沿河流域为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等游牧之地。
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乐都县南40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西宁僧人三罗喇嘛主持修建。初仅佛堂一座。后经多次扩修始具规模。寺坐西朝东,占地41亩,坐落在一正方形城堡内,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仿,故有俗谚称“
藏语音译,简称“启介”。西藏地方铸造的铜币之一。1909年铸造,正面铸有狮子图案,背面铸币名和藏历“十五绕迥四十三年”字样。面值作藏银7分5厘。1917年梅吉造币厂成立,1918年重铸,面值、图案相同
契丹语称谓。为对一种地方机构的称呼。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是为宫卫下辖的一级组织。有三宫设此机构,计辽太宗※永兴宫7、承天皇太后※崇德宫5、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