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弘慈寺

弘慈寺

明代东蒙古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大召(蒙语伊克召)、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甘珠尔庙、释迦牟尼庙、银佛寺、无量寺等。万历七年(1579),由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阿勒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在归化(今呼和浩特)主持修建,有蒙、汉、藏等各族工匠参加,明朝亦助以物料。八年,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赐名为“弘慈寺”。当地习称大召。俺答汗崇佛,尊称格根汗,故该寺亦称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寺内供奉一尊银制金饰的释迦牟尼像,故称银佛寺。明末,察哈尔部林丹汗及后金相继西进,归化城受战火摧残,但该寺幸存。清崇德五年(1640),由古鲁格楚呼尔奉旨修缮扩建,奏请清太宗皇太极赐名为“无量寺”。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札萨克喇嘛内齐托音再次修缮,挂黄琉璃瓦。寺内铁香炉上铸有蒙古工匠姓名。寺院、佛像及诸文物为研究明清蒙古族的建筑、雕塑、铸造、绘画、蒙古佛教史和蒙藏汉关系史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 角坡

    彝语音译。意为一半。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的一种。由属于不同主子的男女单身奴隶被强制配婚安家而成。规定其所生子女,由两家主子平分占有。等级地位和受奴役剥削情况,相当于阿图阿加。

  • 辽中京大定府城遗址

    辽代古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老哈河北岸冲积平原上。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为陪都。后通称“大明城”或“大名城”。由外城、内城、大内三部分组成,南北宽3500米,东西长4200米,周约15公里

  • 哈散纳

    蒙古国将领。又作阿散纳。克烈部人。宋嘉泰三年(1203),从成吉思汗征克烈部王罕,失利,曾同饮班朱尼河水盟誓,受宠信。随从西征,破薛迷思坚(今撒马尔罕),不花剌(今布哈拉)等城。并从大将哲别进据宽田吉

  • 京观记

    著作名。为埋葬侬智高起义军官兵而作。1篇。北宋狄青(1008-1057)撰。内容记载皇祐五年(1053)正月,狄青率宋军败壮族侬智高起义军于邕州归仁铺(今广西邕宁县五塘),宋军进城后,就战场收尸筑一冢

  • 花腰

    见“罗武”(1415页)。

  • 样浦琼哇

    宋代时轮经的传播者。吐蕃人。据《汉藏文书》载,印度时轮经为西藏学者所闻,知苫婆罗国(即香跋拉国)第二代法王白莲法王著有《时轮经》的权威注释,书名《无垢光疏》(成书于公元前177年),颇有盛名,为著名时

  • 仁蚌巴

    明代西藏地方封建势力首领名。帕主噶举派家臣南喀杰波在后藏仁蚌地区为官。势力日盛,与帕主分庭抗礼,成为仁蚌地区实力派,因久居仁蚌地区,遂被称为仁蚌巴。意为“仁蚌地区人”。藏史多以地方势力的居住地称其首领

  • 浑镐

    唐朝官员。铁勒浑部人。唐检校司徒兼中书令※浑瑊次子。谦谨、喜交文士。初为邓、唐二州刺史。唐宪宗元和(806—820)中,以延州沙陀部为边吏凌虐,特受命署延州刺史。迁检校右散骑常侍、义武军节度副使,以讨

  • 莫瑰夺石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12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莫瑰夺石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抹里。

  • 道宗皇帝哀册

    石刻名。亦称“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为哀悼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