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济寺塔
西夏佛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韦州城东南隅康济寺内。西夏时期建,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共13层,高42.76米。原塔9级,明嘉靖六年(1527)增筑4级。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85年,宁夏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时,在塔顶四面佛龛内发现佛经、铜佛、写有西夏文和汉文的方砖。
西夏佛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韦州城东南隅康济寺内。西夏时期建,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共13层,高42.76米。原塔9级,明嘉靖六年(1527)增筑4级。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85年,宁夏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时,在塔顶四面佛龛内发现佛经、铜佛、写有西夏文和汉文的方砖。
见“益实左卫”(1945页)。
古城名。又称绥来县南城。位于新疆玛纳斯河东岸准噶尔旧城阳巴勒噶逊附近。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城周3里5分有奇,高1.6丈。分设4门:东延旭、西巩遐、南丽端、北宁漠。与※康吉城南北相对,互相雄峙。
?—1815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墨尔丹氏。隶布特哈正黄旗(一作镶黄旗满洲)。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前锋侍卫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赐号哲布铿额巴图鲁。五十七年(1792),以护军参领从征
即百越民族群中西瓯、骆越两支之合称。今学术界有2说:一说西瓯与骆越为两支,一说为一支二名。参见“西瓯”(690页)、“骆越”(1782页)。
见“柳条边”(1576页)。
见“阿兴喇嘛”(1222页)。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越质”初为部落之号,后以为氏。原居于平襄(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晋太元十三年(388),越质叱黎为西秦乞伏国仁破于平襄,其子越质诘归、弟之子复半及部落5千余人被俘。降西
蒙古可汗宫廷做膳食之羊。据《蒙古秘史》载,窝阔台汗时,与其兄察合台商定,“百姓羊群里,可每年只出一个2岁羯羊做汤羊”,供汗廷膳食。其本意为减轻属部负担,巩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统治。元朝以后则科派加剧,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格尔洛贝子旗。雍正元年(1723),索诺木达什拒附罗卜藏丹津叛,逃脱归清,封固山贝子。三年(1725),授札萨克,建旗。下设3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
参见“保寺族”(16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