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平越县

平越县

县名。位于贵州省中部。战国时为且兰国邑。秦为象郡且兰县。汉初复为且兰国邑。元朔三年(前126),置且兰县,元鼎六年(前111),为牂牁郡治。隋以其地置宾化县。元置平月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平越守御千户所,隶四川布政司。翌年,改平越卫,隶贵州都司。十七年,升军民指挥使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置平越军民府,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县、隶贵州布政司。清康熙十一年(1672),置平越县。嘉庆三年(1798),改府为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撤州,复置县。今改为福泉县。境内有苗等民族杂居。

猜你喜欢

  • 见“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1393页)。

  • 根登敦珠

    1668—?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贵德之贡哇村。13岁入哲蚌寺郭莽扎仓学习经典。27岁参加大祈愿法会巡回辩论,拜第一世嘉木样协巴等师。曾任布达拉宫卓尼尔。28岁任戒律喇嘛,并任参卓堪布。雍正十

  • 王仁俊

    1866—1914清末考据学家。字捍郑,一字感莼。江苏吴县人。幼喜治经,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官居吏部主事,于上海创建实学报馆。后赴日本考察学务。三十三年(1907),调任学部图书

  • 皂保

    ?—1882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宁古塔氏。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年(1850),充咸安宫总裁。咸丰六年(1856),任国子监祭酒、充文渊阁直事等。同治三年(1864)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鄂嫩河,东至沙巴尔台接本部左翼中旗,西至海留鞥克尔接本部中右后旗界,南至色勒格图山接车臣汗旗界,北至达喇特河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

  • 太阳罕

    ①蒙古国建立前乃蛮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塔阳罕、泰阳罕、太阳可汗、大惕可汗。“太阳”乃汉语“大王”的音变;“罕”又作“汗”、“可汗”,为突厥语称号。乃蛮部首领※亦难察受金封为本部“大王”,蒙古语讹为“太阳

  • 巴达

    拉祜语音译,意为“丢伴”。解放前云南耿马县福荣地区拉祜族对离婚的称谓。在当地离婚比较自由,但必须举行一次简单仪式方得社会公认。仪式由村寨头人和本家族长主持,提出离婚的家庭通常只需用鸡煮一锅稀饭,另备一

  • 防御使

    官名。唐初置于西北边镇。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专掌军事,以刺史兼任。宋代为武将兼衔,非实职。辽南面官中有此职。西夏建国前党项首领李德明嗣定难军留后,于境内夏、银二州亦设此职,李元昊建国初废。至

  • 西山八国

    唐代西山诸羌部落的统称。西山为唐代对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泛称。广义的西山包括今阿坝、甘孜两州乃至西藏东部昌都地区。诸羌部落聚居于此。唐代中期,西山诸羌中有8个较大部落崛起,号称“西山八国”,即

  • 阳睑

    即“羊苴咩城”(8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