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路沙
见“配夏哇”(1813页)。
见“配夏哇”(1813页)。
1901—1992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字伯源。山东临淄县人。1920年在齐鲁大学攻读,自学世界语并加入环球世界语学会,为落花生(许地山)器重。1924年印度泰戈尔在济南讲学时,任翻译深受赞赏
西夏文书用语。卖地、典当、借贷者,立契约文书时,在此名义下署名画押。
位于西藏吉隆(济咙)之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廓尔喀侵藏失败后,福康安奉命在此处设立边界标志,立有鄂博及界碑一座,碑面刻有:“钦差一等超勇公海中堂、定西大将军福、参赞四川总督部堂惠,唐古特(即
?—1887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字石友。世居东布特哈莽鼐屯(今黑龙江讷河县)。察哈尔副都统都尔通阿子。初随叔父盛京将军都兴阿,累官为记名副都统,赐号讷恩登额巴图鲁。光绪元年(1875),充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拉祜族农民对自给自足阶层的称谓。占有一定数量的水田和旱地,有较为齐备的生产工具和牛,但不雇长、短工,也不放高利贷,自食其力,一般不愁食穿,相当于汉族地区的中农阶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制定的法令。亦称“后魏律”。正始元年(504),宣武帝元恪诏群臣议定律令,由修律博士常景与律学博士侯坚固等撰成《北魏律》20篇,永成通制。《隋书·经籍志》记有《后魏律》20卷。至唐代已
?—1166金代道士。为太一教之创始者。卫郡(今河南汲县)人。金熙宗朝,天眷(1138—1140)年间,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名曰太一教。皇统八年(1148),奉诏进宫,受赐观为“太一万寿”。入元,建太
古族名。即“回纥”(780页)。
布朗语、傣语音译。意为“血亲集团”,即家族或家族公社。由一男性祖先繁衍的数代子孙及其妻子所组成。解放前不同程度地保存在布朗、傣族社会。家族有家族长,由长辈担任。一些家族有家族田,在家族中分配使用,为同
见“投充”(1058页)、“投充地”(10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