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努语

布努语

我国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2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省的荔波、云南省的富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有26万。布努语的特点有:没有浊闭塞音声母,一般有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声母,少数地区鼻冠音已消失,只保留清闭塞音。送气音声母和清化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音节。带塞音韵尾的韵母都是壮语借词韵母。一般有8个基本调类,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变调现象一般较复杂,有的专门有变调调值。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比较丰富,以修饰式的居多。借词以壮语为主,有的汉语借词往往要通过壮语为中介。早期借词以单音节居多,近期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文化用语。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形容词、状词和指示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后,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名词前面一般可以带量词,这种量词的用法,有定冠词的作用。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都在动词谓语后。布努语与自称“巴哼”、“唔奈”、“优诺”、“炯奈”的瑶族语言都比较接近,语言特征错综复杂,给布努语划分方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根据词汇的差异、民族自称的内在联系和风俗习惯,布努语大致可划分为布努、瑙格劳两个方言。①布努方言人口多、分布广,广西西部有使用布努语的瑶族居住县份大都有使用布努方言的人,云南、贵州也有少量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使用人口约23万。布努方言还可分为东努、努努、布诺3个土语。东努土语分布在广西大化、都安、巴马3个瑶族自治县和田东、平果、河池、马山、上林、百色、德保、宜山、隆安、宾阳、来宾、忻城以及云南的富宁、贵州的荔波等17个县,使用人口约有17万;努努土语分布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凌云、田林、东兰、凤山等5个县,使用人口约有6万;使用布诺土语的人不多,分布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一带,使用人口约有2万。②瑙格劳方言可分为包诺、努茂两个土语,使用人口约有2万5千。包诺土语分布在广西的南丹、河池、天峨、贵州的荔波等县,使用人口占整个方言人口的92%。努茂土语分布在荔波县部分山村,使用人口仅2千。两个方言的差别比较显著,方言间不能自由交谈,土语间通话也有困难。

猜你喜欢

  • 阿嘉呼图克图四世

    见“耶嘉克珠”(1324页)。

  • 达什丕勒

    ?—177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旺舒克次子。雍正六年(1728),袭札萨克一等台吉。八年(1730),受命督运科布多军粮。九年,解运马匹赴巴里坤。继随亲王策凌额驸等

  • 保住

    明朝军官。亦译巴珠,汉名杨效诚。蒙古族。初为把都帖木儿(吴允诚)部将,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随同把都帖木儿等投明朝,赐姓名,授都指挥佥事。奉命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

  • 褚英

    1580—1615后金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率兵讨伐安楚拉库路,取屯寨20,赐号洪世图鲁,封贝勒。三十五年(1607),同叔贝勒舒尔哈齐、弟代善

  • 高琳

    497—572西魏、北周将领。字季珉。先世为高句丽人。高氏。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5)初,任卫府都督。随军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最大,拜宁朔将军、奉车都尉。

  • 乙薛

    见“萧乙薛”(1992页)。

  • 豁儿臣

    见“火儿赤”(392页)。

  • 条子边

    见“柳条边”(1576页)。

  • 岑鐩

    明天顺至成化时广西土官。壮族。岑氏家族世为土官,其父岑瑛官至都指挥同知,授参政。天顺三年(1459)被封思恩州知府。成化元年(1465),因与其父岑瑛协助朝廷绥靖地方累有军功,受明宪宗遣使赍敕奖谕。十

  • 賨布

    秦汉及晋时对一些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征收的一种赋税名称。“賨”,《说文》解释“南蛮赋也”。据《后汉书·南蛮传》载,西汉时在武陵蛮地区“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为賨布。”所征实为人头税。也有以钱代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