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岳特

巴岳特

明代东蒙古部名。亦译作“叭要”、“摆腰”、“伯腰”、“拔要”、“摆曰”、“把岳忒”等。该部源于蒙元时期,《蒙古秘史》、《史集》、《元史》均有记载,称作“巴牙兀惕”、 “伯牙吾”、 “伯牙兀”、※“伯岳兀”、“伯要”、“拜要”等。与元帝室通婚。在钦察人中亦有同名部落。明中期,分别出现于东蒙古左、右翼。左翼一部为※内五鄂托克喀尔喀之一,被达延汗封授与第六子阿勒楚博罗特(纳力不剌台吉),后由其孙答补继承。万历三十三年(1605),其首领恩格德尔向后金努尔哈赤进贡,后归降后金。天命二年(1617),与后金联姻,娶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之女。右翼一部为蒙古勒津(满官嗔)属部,俺答汗占据十二土默特后,为土默特万户属部,由俺答汗授予次子不彦台吉(即摆腰台吉),子孙世袭,驻牧于大同阳和塞西北之一克掬力革,距边塞300百余里,在阳和守口堡与明朝互市。万历六年(1578),在青海仰华寺大法会上,以不彦台吉孙为首的土默特108名子弟出家为僧,称“剌麻台吉”。

猜你喜欢

  • 宣抚使

    官名。唐代始置。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以宇文融为河北道宣抚使。唐后期经常派朝官巡视经战乱破坏,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宣抚处置使,类似后来的钦差大臣。宋代在用兵时,以执宰大臣或大

  • 苏拉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苏拉”原意为“值勤”,即执行勤务的喇嘛,负责管理寺庙或札仓的具体事务。由清朝给予札符。规定有随从格隆1人、班第1人。每月饷银3两7钱、米2石2斗5升、坐马1匹、

  • 元宪宗实录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卷数及起讫月日不详。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初无实录。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蛮奏请命翰林国史院纂修,从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诸实录修

  • 阿都众

    元代云南永昌府(今保山)南窝布朗族头人。延祐五年(1318),与阿娄艮等起事,杀镇将,夺驿马。云南行省遣参政汪中(申)前往镇压。自八月至次年五月,南窝等地寨栅被毁,百姓遭杀戮,避走箐野。阿娄艮降,余众

  • 二人台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亦称“蒙古曲儿”。原由一旦一丑表演,故名。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及临近的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一带。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由本地民间流行的爬山调与蒙古族及汉族民歌结合

  • 枋头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淇县东南。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于淇水入黄河之口,用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北入白沟,以通水运,时人称为枋头,又称枋堰,后成为地名。历东晋、南北朝为军事重地。东晋咸和八年

  • 完颜宗望

    ?—1127金宗室、大将、开国功臣。一名宗杰,本名斡鲁补,亦作斡离不、斡里不、讹鲁补。女真族,完颜氏。阿骨打次子(《大金国志》作第四子。江南人误作“二太子”)。历随父征西夏伐宋,常侍左右。天辅六年(1

  • 奥里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一作奥理。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统和十二年(994),与※梅只部、※堕瑰部合并,名依旧。为圣宗时34部之一。

  • 汪辉祖

    1731—1807清代史学家。浙江萧山人,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乾隆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两度充湖南乡试同考官,两署道州,又兼摄新田县事。内定调善化(旧县名,治今湖南长沙市)时以足疾请告,大吏疑其

  • 觉罗华显

    ?—1703清朝大臣。字元灿。满洲正红旗人。少颖敏,兼通满、汉文。初选任旗下七品官,补宗人府主事,升副理事官。奉命督浙江南新关榷税,以廉洁勤谨著称。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