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
朝鲜语音译,意为“裤子”。朝鲜族男子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为灰色,老人则喜穿白色。裤档肥大,裤腿宽,裤脚是紧口。这种裤子,宜于盘腿席坐。用布条(多用黑布)系结裤管,被认为是端庄礼仪的表现。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新罗和唐交往频繁,服饰受其影响,裤管为宽广形。高丽时期(918—1392),由于受元代服饰影响,裤管逐渐变窄,直至今老人有时还穿之。
朝鲜语音译,意为“裤子”。朝鲜族男子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为灰色,老人则喜穿白色。裤档肥大,裤腿宽,裤脚是紧口。这种裤子,宜于盘腿席坐。用布条(多用黑布)系结裤管,被认为是端庄礼仪的表现。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新罗和唐交往频繁,服饰受其影响,裤管为宽广形。高丽时期(918—1392),由于受元代服饰影响,裤管逐渐变窄,直至今老人有时还穿之。
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白水”之意,因阿克苏河得名。今新疆阿克苏县。乾隆二十三年(1758),设办事大臣。三十一年(1766),隶乌什参赞大臣。四十四年(1779),改设领
见“德利”(2517页)。
书名。清徐宗亮(安徽桐城人,字晦甫)撰。6卷。光绪十五年(1889)成书。内容分疆城、建置、职官、贡赋、兵防、丛录6门。咸丰十年(1860)沙俄强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东北外患日深,作者居黑龙
卫拉特蒙古别名。又译卡尔玛克、卡耳梅克、喀耳木克等。其含意众说纷纭,一说词根是蒙古语palim,原意指遗留在皮子上的脂肪或脂肪炼油后剩下之油渣,引申为遗留下来的人们。在中亚突厥语族历史文献及俄文档案等
回族族谱名。1934年由广州回族人杨家聪、杨国清、杨炳成主持修成。铜印本、1册。此杨姓回族人,原居河北正定府(府治在今正定县),明万历间(1573—1620),奉调征广西寻州(治桂平县)大藤徭民,驻防
辽代大臣。字何宁。汉名英。契丹族。史载其为人机辨任气。辽圣宗太平年间,累官安东军节度使,以才能称道。十一年(1031),受召为左祗候郎君班详稳。未几,迁左夷离毕。兴宗时,重熙十年(1041),累迁北院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维吾尔语音译,意为“欢乐的舞”。无固定程式,人数不限,队形也不固定。舞蹈以小跳步为主,双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摆动,节奏欢快、轻松,深受广大民众欢迎。舞曲因地而异,不尽一致,有的欢
西域古国名。王治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口2300,兵800。国王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1人。居民从事游牧,兼营农业。衣服类乌孙。汉通西
见“达赖汗”(729页)。
即“合懒路”(8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