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崔伟

崔伟

1833—1893

清末回民起义首领。字旭峰,又名崖三。陕西凤翔府崔家洼人。青年时性纯笃、刚方,处事公道,闻于乡里。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任武等起义,组织回民马队以响应,被推为关中西部(凤翔府)回民义军首领。不久与白彦虎等建“二十八营”,以大荔、渭南等地为据点。二年遭清军多隆阿镇压义军据点被占,逃离关中,在庆阳府宁州属董志塬,坚持战斗。五年(1866),西捻军张宗禹率义军由秦入陕,董志塬义军重返关中,六年,率部与甘肃狄道、河州回民、米贡张非所率东乡、撒拉,合力攻占凤翔府。后为左宗棠军截阻,十八大营缩编为四大营,主力退往同心,金积堡一线,又率部入甘肃,转战于甘、宁、青之间。八年(1869),在板桥重创清军刘松山部。十年(1871)九月,金积堡失防,与白彦虎等退守西宁。西宁战役失败后,受左宗棠“招抚”,被编为“旌善马队”,进军新疆,参与镇压白彦虎及新疆义军;又追击阿古柏反动军队至阿克苏。事平,授记名提督补用总镇,加封二级奋勇巴图鲁、阿克丹巴图鲁称号,驻防张家口。光绪七年(1881),御任后在甘肃兰州任职8年之久,卒于任,赠建威将军。

猜你喜欢

  • 思曩日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其族居地分散,据史载,朵甘思曩日族屯于札八草地,去松州8日程,拥众3000余人,马2000余匹,牛羊以万计。洮河之西又有思曩日大族,人马尤盛。可知思曩日族之居地大体有二:一是今四川阿坝

  • 拜寺口塔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东麓拜寺口寺院内。西夏时期建,今存两塔,俗称双塔。两塔依东、西方向并列,相距百米。同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45米。塔顶为上仰莲花刹座,承托十三

  • 布丹济墨吹济加木参

    清代乍丫地区呼图克图。藏族。道光十八年(1838),以剿办博窝时调派士兵,捐助军需,赏敕书。时乍丫有大、小两呼图克图,其为大呼图克图。二十一年(1841),因与小呼图克图不睦,居打箭炉,藉病不归,致使

  • 加衣

    藏语音译,即薅锄。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的一种生产工具。锄为木质,长约5寸、宽2寸,尖嘴。锄柄为一自然长成的2尺左右长的木钩,将钩固定在锄的尾部。用来薅青稞地里的杂草和松土。

  • 察哈尔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察哈尔地区额鲁特人专称。有新、旧额鲁特之分。乾隆十九年(1754)前内附而居是地者,称旧额鲁特,有佐领18。是年起及以后内迁被安置者称新额鲁特,有佐领6。归察哈尔都统管辖。今为内蒙

  • 岭真伯

    元末明初四川越嶲土官。彝族。元末为邛部州(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东北)招讨使。明洪武(1368—1398)中,归附。改为邛部军民州,任土知州。系后来邛部宣抚司之先世,用“岭”作姓的第一人。

  • 朔州之战

    辽(契丹)与北宋间的重要战役。朔州在今山西朔县。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宋太宗为取幽燕,再度北伐。兵分3路,其中西路潘美、杨业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北),攻势最猛。两、三月中,连下寰(今山西

  • 卓罗

    ?—166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三等男巴笃礼第3子。天聪八年(1634),袭父爵兼任佐领。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岳讬攻北京,征山东。四年,围锦州。六年(1641),随武英郡王阿济格败

  • 千卜录千户部

    藏族部落名。亦称尼隆大部落。青海“环海八族”之一。在青海湖南岸共和县境内。南抵青海南山,东达日月山与湟源县相连,西越橡皮山与乌兰县相接,西北接刚察县及天峻县,东南接贵德县。气候湿润,水草丰茂,宜于畜牧

  • 永琪

    ?—1766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封荣亲王。次年卒,谥纯。少习骑射,精通满语,为高宗庞爱。著有《焦桐剩稿》,通数学,其八线法手卷,内容丰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