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昌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部分、多为后来的景颇族。唐以来仍然留居于澜沧江以东的一小部分,明代中叶后逐渐与该地的磨些、罗落(彝族)、傈僳等民族融合。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部分、多为后来的景颇族。唐以来仍然留居于澜沧江以东的一小部分,明代中叶后逐渐与该地的磨些、罗落(彝族)、傈僳等民族融合。
①叶尔羌汗国官名。阿拉伯语mutavali音译。负责监护伊斯兰教寺院和学校的不动产。 ②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密图瓦里伯克、木特洼里伯克。密图巴理伯克。语源一说来自帕尔西语。职司管理买卖田园、
见“扫稳脱朵”(754页)。
?—1948辛亥革命志士。湖北汉川人。回族。1903年,投入湖北护马队为前哨兵。1904年,随营到襄阳,改为常备军。1906年,该部扩编为陆军第八镇骑兵第八标,任二营右队头棚正目。曾被授五品军功奖。1
即“柯散”(1590页)。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1884—1912清末同盟会员。字荫华。汉军镶黄旗人。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改编地方团练,组织“关东独立自卫军”,以御外侮,遭清廷迫害,避走天津。宣统元年(1909),发动奉天商、学各
即“陶新春”(1960页)。
1049—1118辽末大臣。一名挞不也。字特免。契丹族,六院部人。魁伟简重,善骑射。道宗清宁(1055—1064)初,由兄萧图独举荐,补祗候郎君,迁近侍敞史,护卫太保。咸雍三年(1067)三月,奉命使
即“笔写契”(1883页)。
573—581北周皇帝。579—581年在位。后改名为阐。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曾孙,宣帝※宇文赟长子。建德二年(573)生于东宫。大成元年(579)正月,封鲁王,寻立为皇太子。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