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夷志略
书名。元汪大渊撰。二卷。至正(1341—1368)中,作者附贸易商船出海,历数十国,纪所闻见成此书。内容多亲历手记,对诸国山川险要,方域疆里、民情习尚和各类物产记述颇详。所记罗卫、罗斛、针路诸国,多为史所不载。其丰富程度视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尤有过之。是研究元代中外关系及亚非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有天一阁藏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有苏继庼《岛夷志略校注》,兼收诸家研究成果,有参考价值。
书名。元汪大渊撰。二卷。至正(1341—1368)中,作者附贸易商船出海,历数十国,纪所闻见成此书。内容多亲历手记,对诸国山川险要,方域疆里、民情习尚和各类物产记述颇详。所记罗卫、罗斛、针路诸国,多为史所不载。其丰富程度视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尤有过之。是研究元代中外关系及亚非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有天一阁藏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有苏继庼《岛夷志略校注》,兼收诸家研究成果,有参考价值。
1704—1765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台吉努格之子。被选定为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坐床。五十年、五十四年(1715)、雍正四年(1726),先后赴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尔剌、阿而剌、阿鲁纳、阿鲁剌惕。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之子抄真斡儿帖该第三子阿鲁剌惕之后裔组成。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博尔术即出自该部,自幼随从征
我国部分畲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语支。畬族分布于中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1990年人口普查约有63万。但使用畲语的仅有1000多人,分布于广东莲花山区的海丰、惠东和
壮语音译。亦称“总方”。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官家奴的头目。通常自※“郎包”(家奴)中提升。职责为:替土官送信、催派夫役、统管家丁等。其人身仍属土官所有,除受田耕作,收获归己外,亦奉命传讯或捕捉人
景颇语音译,即刺猬,表示“不如猪狗”之意。旧时云南景颇族地区对同一支系的同姓通婚之人的辱骂。景颇族实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同姓不准通婚,若有违反此规定者,不仅缔婚无效,而且要受到同族人的严酷惩处,男的往
?—1890清朝宗室、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济尔哈郎八世孙。字竹坡。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进士。累迁侍读。光绪帝即位(1874),疏请选师保以崇圣德,严宦寺以杜干预,核实内务府以节靡费,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是书为作者文集。分上下两卷,共40篇。上卷20篇,讲宗教哲学;下卷20篇,主要讲教法。该书旨在卫护伊斯兰教,批驳儒、佛、道与伊斯兰教乖违之处。有崇祯十五年(1642)
辽代部族名。辽代末年,女真大军压境,※耶律大石于保大四年(1124),自立为王,率众西走,在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得该部响应,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
1654—1685清初著名词家。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胤礽),改为性德。自号楞伽山人。自幼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有汉学素养。康熙十年(1671),中顺天乡
见“兀计温卫”(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