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形铜礼器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礼器。据推测,该器象征中山王统治权威。以青铜铸造,呈山字形,为中山国独有,说明白狄鲜虞人对中人城(在今河北唐县西南)内山峰的崇拜,“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平时立于帐前,战时或出行立于战车或轩车之上,与后世的族徽或国徽相类似。中山王死后,亦同葬于王墓中。1978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的1号和6号王墓中,共11件,最大的高达1.43米。是研究中山国的重要文物之一。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礼器。据推测,该器象征中山王统治权威。以青铜铸造,呈山字形,为中山国独有,说明白狄鲜虞人对中人城(在今河北唐县西南)内山峰的崇拜,“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平时立于帐前,战时或出行立于战车或轩车之上,与后世的族徽或国徽相类似。中山王死后,亦同葬于王墓中。1978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的1号和6号王墓中,共11件,最大的高达1.43米。是研究中山国的重要文物之一。
吐蕃城名。故址在今青海西宁市。唐为鄯城。肃宗上元间(760—761),没于吐蕃,号青唐城。公元11世纪初,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建政青唐,成为今甘、青地区藏族先人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中心。唃厮啰及其继
①见“耶律弘古”(1308页) ②见“耶律李胡”(1312页)。
见“索南群培”(1832页)。
北魏大臣。字阿龙。匈奴独孤部人。东雍州刺史※刘乞归之子。原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徙河南洛阳(今洛阳市)。宣武帝(499—515年在位)时,任给事。请疏黄河,以通漕运,授龙门都将。以历年功不就,
文字末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用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等的方法。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康成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
见“哈克那札尔汗”(1643页)。
?—1860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字紫来。道光十六年(1836),任协领。二十四年(1844),迁福州副都统。咸丰四年(1854),任西宁办事大臣。六年,升福州将军,九年(1859),调成都将军。著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方土司官寨传达命令的人员。负责土司官寨来客的禀报,向※“叶什别”(小管家)领取缮食用粮,向土司或值日大头人报告百姓的诉讼及下达土司或大头人之仲裁。此职由7
地名。今属芒康。东至巴塘,南邻盐井,西界科麦,北抵贡觉。金沙江与澜沧江之分水岭,世称宁静山(今芒康山)。为川、滇入藏大道。元延祐(1314—1320)间,被蒙古人占领,建春绷寺。明正统九年(1444)
土司名。古僰国地,唐戎州。贞观(627—649)初,徙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宋升为州,属东川路,后易名叙州,治所在登高山。元至元十二年(1275),郭汉杰以城归附。翌年,立安抚司,未几,以山城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