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屯弥桑菩札

屯弥桑菩札

松赞干布(617?—650)辅政名臣之一。藏文创制者。吐蕃人。大臣屯弥阿努热嘎达之子,生于今隆马宗之聂地。曾奉命先后出使唐及尼婆罗(今尼泊尔),迎娶唐文成公主及尼婆罗公主,为增进汉藏及尼藏之间友谊做出巨大贡献。后被松赞干布派往天竺(今印度)向李瑾·拉日僧格等大学者学习文字(声明学一语言学),通晓梵文及语言学。返藏后依印度之梵文,结合吐蕃各地语言之特点,仿兰咱体梵文创制藏文楷书,又仿尼婆罗瓦都龙字造藏文草书,是为藏文之始(一说松赞干布之前已有香雄文字)。据藏史载,屯弥在罗些(今拉萨)附近之玛荣堡创改吐蕃文字,其首次所制文字刻于甫东森果囊多寺的山崖上。所著之有关声明著作今有存者,但其时所译佛典至今未见。被誉为第四位吐蕃贤臣。

猜你喜欢

  • 车夷落

    ?—453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一带)王。亦作车伊洛。居交河城。屡遣使入贡,与北魏修好。北魏延和(432—434)中,太武帝拓跋焘授予平西将军,封前部王。北凉亡后,沮渠无讳兄弟奔鄯善,据高昌,对西邻车师时

  • 孟父房

    契丹皇族三父房之一。为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二伯父※耶律岩木后裔的称呼(所称“孟”者,因大伯父※耶律麻鲁无后)。连同三伯父释鲁后裔(※仲父房)和诸弟后裔(※季父房,以阿保机父排行而论)合称※三父房,或皇

  • 于阗文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

  • 巴斯子鄂拓克

    见“巴斯奇斯部”(418页)。

  • 阿达哈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其爵称之参将、游击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等参将对等改称为一、二等扎兰章

  • 丁自申

    1521—?明代官员、经学家。字朋岳,号槐江。福建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次年登进士,授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进虞衡司郎中。出守四川顺庆府(今四川南充市),缓征宽徭,赈

  • 卡瓦

    藏语音译。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牧区基层组织的职务名。每个※“足本”(十户长)下设2名。由大头人指派有30头以上牲畜的※“车瓦”(当差纳税者)等级的牧民担任。“尼麦”(意即烧火支差的人)等级的牧民有马者,

  • 李谅祚

    1047—1068西夏第二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没藏氏。生于两岔河行营,以河名谐音命名。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方周岁即位,由母没藏氏与国舅没藏讹庞国权执政。福圣承道四

  • 卡宛

    又称“帕耗”。傣语音译,意为“寺奴”。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佛寺内奴隶的称呼。其来源有因欠佛寺钱粮无力偿还而卖身,也有因犯了宗教法规被罚为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无靠投奔寺院而沦为奴隶。在佛寺内不仅

  • 勒苏濮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山苏。原为地名,后演变为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峨山、新平、元江、双柏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