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尼扒

尼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能与鬼相通的人。”旧时傈僳族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行祭时身穿长衫,头戴拥有两只大山羊角的斗笠,背挎一把盖有毛毡或布的长刀,手舞一根长竹竿;根据“精灵”和“鬼”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唱各种祭祀歌。据说其能见鬼怪,能祭一切鬼(尼),能用咒语驱鬼或杀鬼,有的还会杀魂,致人于死命。因而社会地位较另一种巫师※“尼古扒”为高。一般每个村寨有一至二人,不完全脱离生产劳动,行祭时有一定经济收入。多为父子相传,亦有村社头人兼充者。

猜你喜欢

  • 艾斯木汗习惯法

    哈萨克汗国法典之一。17世纪前期艾斯木汗(额什木汗)制定。※《哈斯木汗法典》实行百年后,至艾斯木汗统治时期(1598—1628或1645年),又制定新的法典。艾斯木汗在哈萨克历史上以“魁梧的艾斯木好汉

  • 尉头

    西域古国名。王治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口2300,兵800。国王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1人。居民从事游牧,兼营农业。衣服类乌孙。汉通西

  • 乞台萨里

    1245—1307元朝大臣、学者。早年曾从智全末利可吾坡地学习佛法,圆通辩悟,又从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学习密乘,尽通其书。并随八思巴赴萨迦深造,修习岁余返京师大都(今北京)。经八思巴举荐,召为皇太子真金宿

  • 汝南遗事

    书名。金末元初人王鄂撰。4卷。鄂(1191—1274)字百一,亦作百翼,曹州东明(今属山东省)人,金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一,哀宗时为左右司员外郎。金亡降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书为鄂随哀宗在蔡

  • 若忽州

    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续日本纪》载,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大兴二年(739,一作三年)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仍差若忽州都督胥要德”云云,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名中无其名,

  • 方舟

    春秋时越人的一种航运工具。把两只独木舟并在一起航行,故称。《越绝书》:“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可以增加载运量和稳定性,但行驶时受水阻力较大,船上走动也不方便。据国外一些民族学家调查,太平洋一

  • 哈答

    ①(?—1251)蒙古国将领。又译合答、合歹。斡亦刺部人。部长※忽都合别乞子,定宗贵由皇后※海迷失之兄。尚成吉思汗子术赤之女火鲁公主,故称吉列坚(驸马)。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以父功,

  • 北汉

    朝代名。五代时十国之一。沙陀人刘崇(旻)创建。后汉乾祐三年(950),天雄节度使郭威举兵灭后汉,监国。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弟)于晋阳(

  • 翁果尔海

    ?—1796或1799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噶巴喀氏。初为亲军、蓝翎侍卫。乾隆五十二年(1787),从福康安赴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授骑都尉世职,并赐“额腾额巴图鲁”号。五十六年(1791),以廓尔喀

  • 中俄改订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圣彼得堡条约》。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廷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问题,崇厚在俄国胁迫下,与俄国签订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