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尚论掣逋突瞿

尚论掣逋突瞿

藏语音译。吐蕃官制。义译为“九政务大臣”或“九大臣”,“”意为“舅”,指同王室通婚的贵族大臣;“”,指同王室有关之大臣;“掣逋”意为“”;“突瞿”意为“一切”,亦可译作“一切相臣”。据《新唐书·吐蕃传》载,是对“任国事”诸大臣的“总号”,包括大相(论茝)、副相(论茝扈莽)、都护(悉编掣逋)、内大相(曩论掣逋)、副相(逋论觅零逋)、小相(曩论充);整事大相(喻寒波掣逋)、副整事(喻寒觅零逋)、小整事(喻寒波充)。

猜你喜欢

  • 杰龙

    ?—前103汉代匈奴相国。又作无龙。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偕匈奴王※赵安稽归附汉朝,受礼遇,封襄城侯,赐食邑400户。太初二年(前103),随浞野侯赵破奴往浚稽山(约在今蒙古国鄂洛克泊南)迎援匈

  • 土千户

    官名。清代在四川、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秩正五品。颁给印信、号纸,有不颁发印信仅给号纸者。职责是守土安民,修职贡,供征调,维持治安,惩办抢劫、偷盗和不法者。拥有土兵,有事

  • 邑主弥姐后惪合邑子卅人等造像记

    古碑铭。隋开皇六年(586)立,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雷天一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碑称30人,现存27人,其

  • 和硕特南左翼中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河南托加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置。博硕克图济农孙镇国公拉察布族裔。其子察罕喇布坦受封札萨克镇国公,掌旗务。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乌孜别克纳姆纳学校

    解放前伊犁乌孜别克族学校名。初创于18世纪70年代末,原为乌孜别克清真寺宗教学校,初仅能招收学生40—50名。20世纪初,规模扩大,教学内容逐步向现代化过渡。30年代时发展成为正规制小学,改名为“鲁西

  • 棱波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人称之为※“丁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今改称“阿迪”。现分布在西藏米林县南边的达东、亚卜克、达东更东等地。据传为阿巴达尼之子的后裔,从今米林县纳玉山沟迁去,有达东、亚别、德吉、德

  • 偏岭站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驿站之一。南至独石口,站40里,北接牛群头驿。元人黄溍曾云:“过人到偏岭之北,面不可洗,头不可梳,冷极故也,过此始有暖意”。过岭后

  • 乞伏保

    又作乞伏宝。北魏镇将。高车部(敕勒)乞氏(原为乞袁氏)。父乞伏居,显祖献文帝(465—471年在位)时为散骑常侍,领牧曹尚书,赐爵宁国侯。父死,袭侯爵,例降为伯,稍迁左中郎将。出为鄯善镇将。以事母孝谨

  • 内馆

    清官署名。隶属理藩院。设于东安门外御河桥侧。为供内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居住之所。内设稽察内馆监督1人,由六部保送司官由理藩院引见充补,一年一换,另额设大吏4人、小吏8人,每年十月初至次年二月三十日,专门

  • 石满宜

    ?—1787清乾隆年间苗族暴动首领。永绥厅(今湖南花垣)勾补寨人。苗族。乾隆五十二年(1787),百户诬陷其偷盗贩牛商牛只,并借此向全寨苗民敲榨勒索,乱捕乱抄,愤而率寨中苗民反抗,横遭惨杀。七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