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托洛亥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亦于此诱聚诸部落。道光三年(1823),陕甘总督那彦成以其地当孔道,特建城堡,以镇海营副将驻防。咸丰六年(1856)撤防,城废。青海官员每年秋季在此祭海,并召集环海八族、西宁熟番八族首领会盟。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海神庙,后因动乱被毁。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亦于此诱聚诸部落。道光三年(1823),陕甘总督那彦成以其地当孔道,特建城堡,以镇海营副将驻防。咸丰六年(1856)撤防,城废。青海官员每年秋季在此祭海,并召集环海八族、西宁熟番八族首领会盟。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海神庙,后因动乱被毁。
见“答喇河卫”(2240页)。
即“昆邪王”(1409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尼母曷烈因稍瓦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又,辽道宗※太和宫
?—812渤海国第七世王。康王大嵩璘子。唐元和四年(809),父死,继位。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次年,改元永德。在位期间,继续奉行睦邻政策,对唐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照旧
清光绪年间贵州苗族地方官。又名小播五。贵州都江厅(今三都东南)人。苗族。曾参加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后降清,并助清军镇压都江、古州(今榕江)等地苗族起义军。光绪年间(1875—1908),累官至古州镇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歌谣汇辑。1卷。清吴淇撰。为康熙年间(1662—1722)作者在广西浔州(治所在今桂平)做推官时所采辑记录。内有土人歌谣,附有徭、俍(壮)、僮(壮)歌数种,汇为一编。其云“续九”,自
即“孛术鲁阿鲁罕”(992页)。
藏语音译,意为“租税”。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的地租和畜租。在农区收取定额租的土地称“波欣”。经营方式有:领主将小※谿卡或大片零散的领地交给属下大差巴经营;或小领主将其所属谿卡被迫让给大领主经营;这两种为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二年(1369),明军攻克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宫室退守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三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左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境布尔哈通河)等地。金朝建立后,有的迁居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寿光县(今山东寿光县)诸地。后改汉姓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