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木多

察木多

地名。即今昌都。位于澜沧江上游,昂曲、杂曲两河会合处,为往来康藏间必经之路。东北与德格界,东接乍丫,西至丹达山与拉里界,南连察隅。水草肥美,气候温和。古为康或喀木区,唐为吐蕃所据,元朝置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明设朵甘都指挥使司,明末受青海蒙古固始汗统治。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军进藏始归附,封僧人帕巴拉为正呼图克图,驻江巴林寺,副呼图克图驻八宿。辖大小寺院50余座,设商卓特巴管理百姓。雍正四年(1726),会勘划界,宁静山以西察木多等部归西藏。六年(1728),遣使入贡。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军入藏,于此设游击、千总、把总、外委各1名,专司巡缉防务,并贮储军饷,设塘汛。光绪二十九年(1903),驻藏帮办大臣移住于此。宣统元年(1909),驻藏大臣联豫奏准,该地划归边务大臣管理。次年,改土归流,设理事官。民国元年(1912)改昌都府,次年改县。1918年西藏噶厦政府于此设“多麦基巧”,派总管官员,其余宗本等官员由该地呼图克图委派,向噶厦政府支差纳税。现为西藏自治区辖区之一,领13县。

猜你喜欢

  • 木忽鲁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穆瑚埒河在宁古塔(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满洲源流考》将永乐六年(1408)二月所设木忽剌河卫亦称作穆瑚埒河卫。

  • 嘉庆广西通志

    书名。广西地方志。280卷。清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汉族)修撰。嘉庆四年至七年(1799—1802)作者在广西巡抚任内主修。约成书于嘉庆六年十月。其书乃在前志基础上,

  • 清史列传

    书名。清人物传记。80卷。分宗室王公、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吏、贰臣和逆臣8门,正传1979人,包括附传约2800人。是书不著编纂人,亦无序跋,不详其稿本来源,有人认为:(一)出于原国史馆编纂的《

  • 先锋社

    解放前夕新疆进步组织。原名“中国共产党新疆省支部”。因出版油印物《先锋》得名。1947年11月7日成立于乌鲁木齐。领导人杨文光、杨天云为失去组织联系的共产党员。成员大部分是盛世才时期军校毕业生、留苏学

  • 德毅忱

    见“德钦一心诺尔布”(2523页)。

  • 答失八都鲁

    ?—1358元朝将领。蒙古散只兀氏。都元帅※纽璘曾孙,四川行省平章南加台子。初袭万户,镇守罗罗宣慰司,后出征云南,升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1351),进四川行省参知政事,随平章咬住镇压荆襄红巾

  • 桂娄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后亦称内部或黄部。5部中原以消(一作涓)奴部人为王,汉时由桂娄部人取代,故有内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黄部之称。直至唐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诸王皆由其部

  • 榜仓必纠

    藏语音译,意为“强买强卖”、“强销货物”。即以强迫手段进行不等价交换。解放前西藏农奴主对农牧奴的一种超经济剥削。有些宗本(相当于内地县的官员)、谿堆(庄园的管理人)等官员用从印度、尼泊尔或拉萨等地买来

  • 化隆

    县名。位于青海省东部。治所在巴燕镇。地处黄河流域,为青海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古属西羌,南北朝时设郡县。唐于其地置廓州。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历为唐、蕃交战之地。宋时唃厮啰于此建立政权。元初为吐蕃等处宣

  • 砍戛

    布依族旧时葬俗。亦称“砍替”、“砍历”、“做戛”、“打戛”。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俗:老人死后,在出殡前,其子女便牵1条大水牛(黄牛或马亦可),拴于“鬼场”的1根“鬼桩”上,孝男女在巫师率领下,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