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国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约创建于渤海亡后至东丹国南迁辽阳期间(926—928)。所在因史失载,今无定论,今一般认为其后期地域大体在今鸭绿江上游至松花江上游一带。史称其民“本马韩之种”,或说“渤海遗黎”;今或认为是渤海国定理、安边二府渤海人,或说是鸭渌府渤海居民。与北宋有往来,见于史书的有4次,然皆通过女真赴宋使臣转送贡物、表奏和宋的诏书。太平兴国(976—984)中,宋太宗曾诏其同攻契丹。首领见于史书的有烈万华和乌玄明,烈、乌2氏为渤海国望族。淳化二年(991)后不复见于史。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约创建于渤海亡后至东丹国南迁辽阳期间(926—928)。所在因史失载,今无定论,今一般认为其后期地域大体在今鸭绿江上游至松花江上游一带。史称其民“本马韩之种”,或说“渤海遗黎”;今或认为是渤海国定理、安边二府渤海人,或说是鸭渌府渤海居民。与北宋有往来,见于史书的有4次,然皆通过女真赴宋使臣转送贡物、表奏和宋的诏书。太平兴国(976—984)中,宋太宗曾诏其同攻契丹。首领见于史书的有烈万华和乌玄明,烈、乌2氏为渤海国望族。淳化二年(991)后不复见于史。
拉祜语音译,意为“困难的人”。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一般没有水田,仅种少量旱地,缺耕畜,农具也不齐备。每年收成,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左右口粮,经常得给富裕阶
?—约1380明朝官吏。蒙古族。元末居河间(今河北河间县)。自幼习读汉文史籍,事母以孝闻名。洪武(1368—1398)初,被引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后出任广东番禺知县。时番禺混乱,军卫横行,豪强欺民,前
契丹建国时耶律阿保机兄弟间争皇位的斗争。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分为8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
见“朵州山卫”(841页)。
参见“锡伯族”(2364页)。
见“山寨夷”(119页)。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东麓拜寺口寺院内。西夏时期建,今存两塔,俗称双塔。两塔依东、西方向并列,相距百米。同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45米。塔顶为上仰莲花刹座,承托十三
赫哲族萨满教神事活动之一。赫哲语音译,直译为“捉雀”,意为“求子仪式”。民间以为,小儿死后其魂变为“雀”,故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妇女年过二十七八或30岁以上不生育,即认为
?—1792清朝大臣。字直方。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承恩公傅文之子。初自拜唐阿袭云骑尉,擢云麾使,袭承恩公爵,授御前侍卫,累迁镶白旗护军统领,管理健锐营。乾隆三十七年(1772),授领队大臣,从副将军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又称小王舍城。即今阿富汗伐济腊巴德(巴耳黑)。《魏书·西域传》作薄罗(“巴耳黑”之古译),为大月氏西迁后首都;又作拔底延、王舍城,为哒灭大月氏后之都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