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定县清真寺

定县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在河北省定县城关镇回民街(今解放街)。约建于元初或元以前。元至正三年(1343),由中山府都督普颜帖木儿主持重建。阅二年,正殿始成。殿乃中国古典式木结构,画栋雕柱,朱扉、华采。其后窑殿内,今仍保留一部分元砖结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砖无梁殿或半圆拱顶建筑。其圣龛(俗称窑窝),乃中国与阿拉伯建筑艺术之结合。以阿拉伯经文与花朵为装饰图案,精美富丽。大殿前原有从元至清代的碑刻13块。其中元至正八年(1348)杨受益所撰《重建礼拜寺记》碑,最为珍贵,是国内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清真寺碑记。其中有关于伊斯兰教的最早最详的记录。也是“以伊附儒”(或“以儒释伊”)的最早记载。碑阴上的许多元代职官姓名,也是较重要的史料。该寺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6)、正德十六年(1521)、清雍正九年(1731)多次重修增建。

猜你喜欢

  • 月理朵

    见“述律平”(1348页)。

  • 乌珠穆沁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牧地约当今东乌珠穆沁旗。元属上都路。明代,成吉思汗后裔图鲁博罗特由杭爱山迂此,其孙翁衮都喇尔所部曰乌珠穆沁。崇德二年(1637),翁衮都喇尔孙色棱复

  • 东楼

    见“四楼”(552页)。

  • 札鲁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札鲁花赤”,“札鲁火赤”,“札儿忽赤”。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断事官”,其长曰“也可札鲁忽赤”,意为“大断事官”。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掌财赋,治政刑,主分封,会决

  • 克勒克雅喇克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克哷克雅克伯克。维吾尔语。职司管理商业贸易,并征收其赋税。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莽布支

    藏语“mang po rje”之音译,意为“众人长者”、“众人之王”或“众人之尊者”。系对吐蕃地方领袖人物的尊称,后成为人名组成部分。在唐代吐蕃大臣中多见有此称谓,冠于名前,以示其尊。亦有专以此为名者

  • 隆款

    毛南族乡规民约。又称“龙缓”。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地区。由各村、峒民主推选有名望的老人共同制订,以维护地方的利益。内容包括抗拒外来侵犯和维护当地风俗、山水两个方面。违犯规约者由

  • 哲布尊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八世”(1861页)。

  • 阿都正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阿都家支首领,在唐、宋、元、明各代均为落兰部(乌蛮大部落之一)的小酋或头目。清顺治六年(1649),清兵抵四川建昌、凉山,头目结固降附,授阿都正长官司长官。至慕枝任长官,于康熙四十

  • 吉美隆柔嘉措

    清代藏传佛教高僧。藏族。生于阿柔曲多果尔部落。7岁出家。道光元年(1821),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芒经院,拜贺尔·洛桑贡布格西、嘉赛经师洛桑年扎等为师。八年(1828),由策却林寺益喜旦增授比丘戒。返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