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宗族

宗族

通常指出自同一父系祖先的直、旁系后裔结成的亲属集团。亦称宗亲。《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在中国周代臻于完善。《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即一个大家族可包括男系的5代人,超过5代就另分宗,成立一个分家族。嫡长子承本支,称大宗;余子分出者系旁支,称小宗。宗族有共同的祖先、姓氏和敬宗祭祖活动;有祭田、学田之类的族产作为宗族活动的物质基础;有族谱、族规、家谱、家规用以加强全体成员的宗族意识和认同观念;生则聚族而居,死则葬入宗族墓地。宗族虽保留一些原始氏族和家族公社的古老传统,本质则是一种阶级社会的组织。自夏、商、周三代到20世纪40年代,不同程度存在于我国大多数民族中。如蒙古族的兀鲁黑、东乡族的“阿哈勒”或“阿哈教”、撒拉族的“孔木散”、仫佬族的“”、台湾高山族鲁凯人的四级世系群组织,以及白族的张、董等大姓祠堂,即为少数民族中的宗族组织。亦有学者将台湾阿美人的母系世系群称为母系宗族。其特点是:每个近亲世系群以最初迁入立祖的家族为宗家;以宗家的家长为宗族长,以宗家之长舅为族舅;有宗族会议负责处理族内重要事务;宗族成员有帮工建房,参加婚丧仪式,共负血族复仇、赔罪赎财等义务。

猜你喜欢

  • 朝鲜人民会

    日本侵略者在延边朝鲜族地区设立的特务机构。成立于1928年。遍及延吉、珲春、百草沟、头道沟等朝鲜族聚居区。多设在日本警察署附近。头领一般由“日本总领事馆”委派朝奸担任。主要任务是监督、控制当地朝鲜族人

  • 开明尚

    战国时期蜀人首领。蜀国开明氏第九世王(一说为第五世王)。将国都由郫邑(在今四川郫县城北2里)迁至成都,去帝号,复称王。俗尚赤,始立宗庙,习礼乐,进一步推行中原文化。

  • 陈满洲

    见“佛满洲”(1097页)。

  • 高老五

    ?—1819清代临安反封建领主起义首领。哈尼族。※高罗衣侄。嘉庆二十二年(1817),高罗衣起义失败被杀后,他于次年六月复称王,与随高罗衣举事失败脱险的副军师马哈扎结合,率众再度起义。聚哈尼、彝族50

  • 爷老

    见“拽剌”(1620页)。

  • 打步行围

    见“步围”(1064页)。

  • 拉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普”、“拉祜纳”、“拉祜西”。清代汉文史籍称“倮黑”,解放后统称“拉祜”。人口411476 (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思茅、临沧地区,其中50%聚居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昂洪

    ?—1633后金蒙古将领。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二等伯※明安子。天命七年(1622),随父归附努尔哈赤,授游击。十一年(1626),从征巴林、札鲁特蒙古诸部。天聪五年(1631),从皇太极征

  • 次等司

    西夏官制职司序列第二等级。包括殿前司、御史、中兴府、三司、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大都督府、皇城司、宣徽院、内宿司、道士功德司、閤门司、御膳厨司、匦匣司、西凉府等。用15两铜镶银司印。

  • 番部僧正

    僧官名。明清对于藏族地区州一级,封授一些管理僧众统领土民的僧人头目为僧正,给予印信,敕书,依例朝贡承袭。清代有圆成寺僧正,闫家寺僧正等,隶僧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