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一种地方基层治理之制。首从代京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开始,后推行全国。十六国时,黄河流域豪强多据坞壁自守,聚族而居。北魏初期,被整族迁到京畿,河北地区或留居原地。通过计口授田,仍拥有许多土地和劳动人口。天赐元年(404)后,初在京师之内按姓族或地域的大小分别成立大师和小师(“师”,此处为“”之意),在有宗族的地区立宗主,无宗族的地区立党长(乡党之长),皇族宗室也立宗师,然后将此制度推行至各郡。即倚之为地方基层组织,任命豪强为宗主,督护百姓,助官府督察各族百姓进行生产,监收课租,并护持宗党成员得到衣食之养,史称宗主督护制。《通典·乡党》曰:“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魏书·食货志》谓:“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至太和十二年(488)改行邻、里、党三长制,此制遂废。

猜你喜欢

  • 处月

    西突厥所辖诸部之一。唐时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与处密部为邻。贞观十五年(641,《资治通鉴》作十六年),随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犯唐,与处密部围攻天山,为安西都护郭孝恪败,失处月俟斤所居城。二十二年(

  • 阿柴虏

    十六国南北朝时,西北各族对※吐谷浑包括某些非吐谷浑部落的蔑称。源于匈奴对奴婢之称谓“赀”。柴、赀为同音异译。又称野虏。

  • 冻思

    蒙古族对海螺号、法螺的称呼。起源很早,古代北方民族用于军事、劳动和娱乐活动中。隋唐燕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和高丽乐中有这一乐器。初唐时期的敦煌壁画中有其形象。唐贞元(785—805)时,南方骠国所献

  • ?达犴

    即“驼鹿”。其名来源于其颈下鬃似“马缨”,蒙古语称马缨曰“��达犴”。详见“驼鹿”(1554页)。

  • 乌野

    即“纳合椿年”(1272页)。

  • 浑脱

    蒙古语音译,亦作浑脱木,意为“皮袋”,元代汉文文献又译作革囊壳壳。古代蒙古人用具之一,以牛皮制作。其主要用途是:一,作为渡船,《维西见闻记》:“革囊,不去毛而趸剥羖皮,扎三足,一足嘘气其中,令饱胀,扎

  • 泰不华

    1304—1352元朝大臣、史学家、诗人。字兼善,号白野。初名达普化(又作达溥化、达不华),元文宗赐今名。祖籍波斯(今伊朗)人。蒙古军西征时来华,世居白野山。因父宦台州(今浙江临海县),遂居其地。幼好

  • 己珍蒙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云麾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副使,适因南海风阻,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大使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胥要德于翌年分乘两船赴日兼护

  • 狍皮袜子

    以狍皮制作的袜子,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地区。各族因语言差异,称呼不一:鄂温克人称※“道克顿”,鄂伦春语曰※“道布吐恩”,赫哲人称※“都库吞”。形与棉布袜相似,详见各条

  • 牌子头

    蒙古国及元朝基层军官名。又称牌头。统十夫,故又称十夫长或什长。其制:“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元史·兵志一》)参见“千户制”(121页)。